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8章(1 / 2)





  ——这些人乃是西夏人。

  “西夏人跑到草原上来打劫?”

  萧珙道:“这些人还不是普通的西夏人,总觉得他们好似军中出身。”

  “难道西夏内部出现了□□?”耶律贤对此十分疑惑。

  这也是燕王疑惑的原因,幽州城内也接到了夏景行派人押解回来的数名流寇。

  只喻先生却道:“其实此事并不难解,以往辽商要想拿到大齐的锦帛绣品,瓷器茶叶香药等物,总要绕路从西夏去拿货,再转道转往各处。而今齐辽修好,辽商直接前往幽州城,并不再经过西夏,不但价格降了下来,就算是货品质量应该也不差,而且还让西夏人无油水可捞,西夏人不急了才怪。”

  他的意见倒与夏芍药的不谋而合。

  夏芍药对再次前来幽州大肆采购的韩东庭道:“你们以前到底让西夏人赚了多少去?这才逼的这帮西夏人疯了一般咬着辽商不放?”

  韩东庭苦笑:“以前大齐的东西在上京城中价格高居不下,而且品种还没如今的齐全,西夏人的价格可比夏东家要狠的太多。”

  不由令夏芍药暗暗乍舌,果然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夏景行再回来,却是三个多月之后了。

  事情的原委既已弄清,再抓到“流寇”便当场射杀,不再留活口,以此震慑西夏。

  这几个月功夫,夏赵二人带兵与辽帝派出来的将士们一起追缉流寇,前后总也灭了上万的西夏兵,还有一直追击到西夏边境的。

  他们追击西夏兵,前后也花了五个多月,只后面三个多月却是心知肚明,绞杀的并非是普通流寇,而是训练有素的西夏军队。

  西夏与齐辽如今表面修好,还不至于为这些事情撕破了脸。

  辽帝耶律贤便向西夏修书一封,只道草原上发现大股流寇,劫杀辽商,夺财夺命,他派兵追击绞杀,没料到却有一小股流寇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一头扎进了西夏边境,提醒夏帝小心境内安稳。

  此事原就是夏帝一手操纵。齐辽修好,断了西夏一笔财路,有国库官员上报夏帝,倒有机灵的给夏帝出了个主意,派官兵前往草原上劫杀商旅。这是玉石俱焚的法子,反正西夏赚不了钱,辽国也别想有税收。

  夏帝环顾左右,见得臣下各个跟泥塑木胎一样,不敢再回话,顿时雷霆震怒:“当初这主意是谁出的?”白白折损上万人马不说,还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吃了这个哑巴亏。

  当初出主意的官员此刻缩在队列里,再不敢冒头。

  他倒是有心想要来一句,请夏帝为这些将士们追封,或者再派兵前去为这些人讨个公道,可是师出无名,好歹如今面子上还能遮掩着,以一句“定当全力缉查”来回复辽帝国书,但若是真派兵前往,恐怕到时候就是两国撕破了脸,再掀战火了。

  若是当初齐辽大战之时,西夏倒可以趁机捞点好处,可如今齐辽结成同盟,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再不值得为这上万军士大动干戈。

  燕王得知耶律贤“好心提醒”西夏,顿时乐不可支,“没想到耶律贤也有促狭的一面。”

  夏景行数月奔波,晒的黝黑,进门来沐浴过了想抱绮姐儿,倒将她吓的哇哇大哭。走的时候粉团团一般的小闺女都会坐了,就是不让他是当爹的抱。大约在绮姐儿的眼里,他这亲爹就似天上掉下的野人一般,晚上还想要往夏芍药身边睡,小家伙拳打前脚踢,使劲一切力量试图让他远离媳妇儿。

  想起来就是一把辛酸泪。

  他恨恨道:“该!这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末将就不信能派上万人马往草原上去扮流寇,此事夏帝不知情!”

  害他不能天天陪在老婆闺女身边,让闺女见到亲爹都不肯亲近。

  边关之事,齐帝亦是十分关注。燕王早写了密报,将内中情由转呈御前。

  齐帝没想到西夏竟然行此屑小之事,冷笑之余下令严设大齐与西夏接壤的关卡,以防西夏人再翻出什么浪来。

  ☆、第105章

  第一百零五章

  幽州城外的互市新城,原来是黄土漫道,一到下雨到处都是泥泞,客商来往极为不便。燕王年初从长安回来之后,便发动军中将士从西山上运了青石板下来,开始陆续在新城主街铺起了青石板路,花了差不多小半年的时间,整个新城的主街便焕然一新,再不怕雨天泥泞。

  时近中秋,互市人头攒动,推着小车卖果子吃食的,前来互市凑热闹的,将互市的主街挤了个严严实实。

  莲姐儿拎着篮子走在人潮之中,身边跟着的邢寡妇一直不停的数落她,也不管周围人声鼎沸,偶尔有人瞧过来,邢寡妇便骂了回去,“瞧什么瞧?没见过大闺女?”

  自离开孙家小院,她们娘俩便四处寻住处,最后花了六百钱,才在一个大杂院里赁了一间房,只能放得下一张床,外加箱笼,打个转身都嫌挤,聊以寄身,与以前住的地方可谓天差地别。

  大杂院里住着的都是些卖苦力的,或是替人搬搬抬抬赚些力气钱,或是替人缝缝补补揽些浆洗的活儿,再或者还有穷书生往街上去替人写信赚些钱来糊口的……甚样人都有。

  莲姐儿生的好容貌,脸蛋白嫩,身条儿如柳,年纪又正好,跟着邢寡妇住进来之后,差点晃花了一院子男人的眼。

  邢寡妇原是想赁个单门独户小院子,可如今幽州城不止房子涨价,就是房租也是水涨船高。单门独户的小院子至少得花费一两二三钱银子,她们娘俩做绣活银子来的不容易,哪里舍得。

  原来她们的绣活一总交给孙氏,放在夏家布庄里寄卖的,抽头也少。

  邢寡妇还暗暗计算过,总觉得夏家高门大户,何必在乎这几文抽头呢。等到她自己带着绣品上门,想要继续在夏家布庄寄卖,才知道夏家布庄根本不收零碎绣品。

  伙计也说的客气:“我们铺里的绣品大多来自洛阳跟江南,都有专门的商队运过来,不收外面绣品。”

  邢寡妇张口便道:“不是还收孙家院里的绣品吗?”

  伙计一愣,细瞧了她一眼,实想不起来可曾见过这位,“孙家院里那是跟我们东家有旧,才放在这里寄卖的。”

  “我就是孙家院里出来的,小哥就行个方便吧?”

  伙计压根不信,“孙家院里的绣品都是孙掌柜亲自来交货的,大嫂子莫要冒充孙家院里的,来这里捣乱。若真是孙家院里的绣品,就一总让孙掌柜带过来。”对她十分的不耐烦。

  邢寡妇倒是带着绣品去了别家,斜对面的赵家布庄从不收外面的绣品,其余一家店一家店问过去,价格低的吓人,与她之前跟着孙氏往夏家铺子里寄卖的价格天差地别。

  她却不知,互市开的时间久了,夏家铺子里都有了固定的客源,能往夏家铺子里买绣品的,价格也不会给的低。

  夏家铺子还管着辽国皇宫里的供奉,货物齐全在整个幽州都是数一数二的,旁边就连着夏家园子,日日客流不息,名气是早就打出去了。

  那还是昨日光景,如今互市全盘交到了燕王手里,以前往知府衙门送礼的那些商人们闻风而动,转投燕王门下。可惜燕王治府严谨,不肯轻易收礼,门口守卫盘查十分严密,这些商人便把主意打到了燕王手下大将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