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9节(2 / 2)


  苏瞻出狱后不久,他也被苏瞻救出了牢狱,才知道那妇人竟遭到那样的不幸。从此,他继续隐姓埋名,做了苏瞻的部曲。

  是啊,他高似,何以取信苏昉?他自有他沉重不可言说的过往,也许还有无法启口的将来。这些,和苏昉,和那个妇人,都无一丝关系。

  地上残红如血。风中花香袭人。

  ***

  三月初一,城西郑门外西北的金明池奉旨开放,当年周世宗为讨伐南唐,在这里练习水战。池水深不可测,池面广阔,沿着金明池走一圈,足足九里多的路。

  金明池一开,全城的人都蜂拥而至。那墨家子弟一代木工巧匠杨琪,为今上专门打造的巨大龙舟,也已经停靠在池中,靠着水中央五殿相连的宝津楼,遥望临水殿。金明池东岸一溜儿的彩棚,租赁给酒食店舍,勾栏瓦子,博易场户。西岸杨柳成片,烟霞铺堤。爱好钓鱼的人去池苑所买了牌子,就能垂钓。那最好的砧脍也在这里,现钓上来的鱼立刻有用刀高手片成一片一片如同轻纱般的透明鱼肉,直接沾了芥辣吃,实在鲜美。只是价钱比街市上的砧脍也要贵上两倍。

  到了三月三踏歌之夜,汴京城更是少年郎君和花信小娘子们纷纷夜游,金明池、汴河两岸,处处都是宽袖摆动,前俯后仰,高歌不断笑声不绝。

  小娘子们进了三月,晚间同手帕交们去茶坊里喝茶,瓦子勾栏里看戏听书,再去夜市吃各种小吃,夜游到天亮才回到家中,残妆犹存,白日里的邀约车马已经等在了家门口,不少小娘子转眼间又精神抖擞地出门游玩去。

  这城中,唯独孟府,似乎与世隔绝一般。小郎君们日日读书不倦,小娘子们夜里在各自屋里做些学里的课业,或是学着缝制些香包荷包。那满城的狂欢,都被隔绝在粉墙之外。

  自从苏昉进了族学,下了学回苏府请过安,又回孟府泡在过云阁中。苏瞻索性将他的乳母小厮们统统送了过来,对孟存笑着说束脩省了,白吃白喝可使不得,又往孟府送了不少银钱礼物。那甲班的先生和孟存都对苏昉的学业极为推崇。程氏脸上有光,十分高兴,写信催着孟建快点回京,想让侄子程之才也同苏昉亲近亲近。好不容易得了回音,孟建说要到月底才能带了程之才返京。程氏只觉得万事顺遂,待阮氏林氏都软和了三分。

  因苏昉住进了孟府,九娘虽然见不到人,可心里却踏实了许多,经常让慈姑往修竹苑给孟彦弼送些点心,暗地里嘱咐二哥记得给阿昉分一半。孟彦弼自炭张家一事后,觉得自己和苏昉已经关系十分不同,加上苏昉住在他隔壁,两人越加亲近。可看到这些点心,心里还是难免酸溜溜的。

  苏昕也进了族学乙班,和六娘九娘相处极好。众人知道她是苏相公的嫡亲侄女儿,也喜欢她直爽大方的性格,纷纷同她交好。

  苏昕自然和九娘格外亲密一些。九娘听她十句话要和自己说到前世的自己五六次,也是哭笑不得。敢情这孩子,将自己前世那些随口戏言都当做金科玉律记在心间了,可她自然也更加喜爱苏昕。自从觉得阿昉阿昕都回到了自己身边,九娘每日也极为快活。

  和蔡氏比赛结束后,张蕊珠就邀请七娘九娘每天留下来,一起练习捶丸和商议配合的方法。苏昕、六娘和四娘就也索性带了自己的器具留下陪着妹妹们,六个人分班切磋。打了几场,苏昕和九娘技艺精湛,九娘吃亏在身高不够力气小。六娘和张蕊珠不相上下。四娘七娘相差无几。她们干脆就固定为两班练习,张蕊珠、九娘七娘一班,苏昕四娘六娘一班。

  苏昕的技艺最为娴熟全面,她毫不藏私,热心传授,连四娘七娘的捶丸技都精进了许多。梁老夫人喜爱苏昕,特地吩咐只要捶丸,就送信去苏府,留苏昕在翠微堂用好晚饭再派车送她回去。几天下来,苏昕和孟家四姐妹几乎同进同出了。

  宫中的四公主赵浅予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终于知会了孟馆长,也来女学一同练习捶丸。陈太初和赵栩不免又得跟着,次次守在捶丸院的外头,望天兴叹。

  九娘早猜到赵浅予的身份,虽然不明白为何赵浅予对自己另眼相看,但听她兴致勃勃地不停打听苏昉的事,心里暗暗好笑。

  旁人只知道这个长得极其好看,曾经冒充陈太初书僮的小娘子是一位贵人。这位贵人的器具拿出来挺唬人的,镶金佩玉,木质极佳,一袋子几十个玛瑙丸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可惜她偏偏技术奇差,地滚球可以一棒入洞的,她三棒也进不了。这位贵人脾气也不好,除了对九娘亲近,看旁人都是下巴朝天。所以除了九娘愿意耐心指点赵浅予,其他人包括苏昕都避之不及。

  赵浅予丝毫不在意,她本来就只想和这个又矮又胖的冬瓜姐姐一起玩,和她在一起,人人都以为自己是姐姐,这感觉真不错。这个姐姐还那么厉害,自己才来了两天,已经能地滚球三棒入洞了!她比六哥教得好多了。一想到自己在宝津楼赢了三姐的样子,赵浅予已经快活得要嗷嗷叫。

  眼看三月过了一半,没几天就是宝津楼诸军呈百戏的日子。这天夜里,九娘在听香阁监督十一郎写大字,林氏在灯下给她缝制一双鹿皮小靴子。这鹿皮是孟彦弼前些时悄悄差人送来的,说给她做一双小靴子宝津楼捶丸用。因这木樨院三位小娘子里,也就九娘没有鹿皮小靴子,林氏高兴得很,夸赞了孟彦弼大半天。

  玉簪和慈姑在给九娘缝夏衫,慈姑给九娘量了尺寸,觉得春日里她还是长高了少许的,十分高兴,特地将夏衫的尺寸又放了一些。

  外头侍女们又悄悄地扛了一大袋东西进来:“二郎君又差人送东西来了,让九娘子看看合适不合适。”

  九娘这些日子已经习惯了孟彦弼天天送些零零碎碎的玩意,吃的用的文具什么都有,而且样样精致得出奇。当然也不免心中疑惑,因为孟彦弼可不是这么细心的人。

  有一天七娘突发奇想练习背身扑棒,结果自己摔在发球台里不算,陶丸乱飞,打落了九娘的碧玺小蝴蝶簪,碎了。这还是林氏用私房钱买的,九娘连呼可惜。七娘却满不在乎地说赶明日送朵堆纱的花儿给她。

  结果第二日夜里,孟彦弼就差人送了一只极为精致的碧玺小蝴蝶簪子来,装在一个翠玉小盒子里。又特地让女使说明:自从今上登基,仁德治国,特地下旨严禁铺翠,禁止猎杀翠鸟,并且焚毁了大内所有的点翠饰品作万民表率,所以只能将就一下这根碧玺蝴蝶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