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章





  “国家担心现在房屋没有出事,但长时间大风,再怎么加固也没有用。”

  阳州经济有些落后,很多地方的房屋都是老房子,只加固不可能有太大作用。

  不过也有一条好消息传来,研究院研制出的无人机可以在这种天气下正常飞行和运输食物。

  只是运输的食物太多的时候不能够长时间飞行,而研究院也在想办法。

  “一步一步来吧,急不得。”

  第22章 二十二

  许槐桑垂头思考, 系统商城那里也没有什么东西是针对房屋不牢固的,只能期待完成种植药材的任务之后升级的商城里有解决的办法。

  为了能让这个任务尽快完成,国家派来的三个人也在任务刚发布的两个小时内就全部进入种植空间。

  这次任务田地增加两千, 但是可进入人数只多了三个,所以三个人中没有研究人员。

  她也想尽快完成任务, 不仅是为了升级商城, 还为了能快点种小麦和水稻。

  似是看出许槐桑的急迫, 李部长忽然道:“这几天研究院会把中心放在改良无人机和研制抗灾的建筑材料上,针对宁省天台积雪的铲雪机应该在这两天也会正式启用。”

  “听说最近不少在外进修的专家归国, 研究院的压力应该也能减小一下。”另一个研究人员补充道。

  改良无人机简单, 可抗灾材料却很困难, 不止是因为现在研究进度缓慢,最重要的原因是就算研究成功, 要替换现有的材料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除非国家选择在各地建造基地抵抗天灾, 等天灾结束后再重建。

  龙国早期经历过不少磨难,房屋不断被天灾摧毁又重建, 到现在很多近十年修建的建筑都能抵抗十二级大风和八级地震。

  可阳州的强沙尘暴不一样,大风持续时间长而且严重,凭借以往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方式根本无法断定阳州的建筑一定能坚持住,更何况阳州许多建筑修建时间也都不止十年。

  国家现在的想法就是抓紧时间研究能抗住更严重天灾的材料, 在之后的天灾发生之前做好万全准备。

  许槐桑长舒口气, 需要研究的东西太多,专家归国也能缓解一些压力, 也许很多对抗天灾的东西能更快研究出来。

  李部长想起许槐桑之前说的, 龙国境内两条大河会发生一次洪水, 虽然没有民众死亡,但是不少农田被淹。

  国家近期也开始预防洪水问题。

  “防洪的堤坝都在修建, 国家在犹豫要不要增加泄洪区。”

  泄洪区是在发生洪水的时候,人工引流把洪水引到某一地区,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危害。

  这个方法的缺点就是泄洪区不能有住宅和工厂,所以确定为泄洪区那个地方的居民都要搬走。(注)

  半年之后很多地方都要发生洪水,泄洪区肯定也会相应增加。

  如果不设或者设的少也有危险,国家不敢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水资源拦蓄器上,万一失灵还没有备选方案危害更大。

  许槐桑仔细想想,距离两条大河发生洪水还有三个月时间,水资源拦蓄器肯定会进步,可以先确定泄洪区,但不能现在就说。

  “我的建议是先定好泄洪区的大概范围,到时候如果水资源拦蓄器实验过后对洪水没有明显的效果,再让泄洪区居民搬离。”

  李部长点头,他也赞成这个想法,现在说只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国家也打算在洪水前一个月再告诉泄洪区的居民,不过要是那时候水资源拦蓄器颇见成效就不需要这么麻烦。

  会议很快解散,许槐桑回到自己的房间又开始看花卉种植和牲畜养殖方面的书。

  药材在任务发布之后她就去种了,可能是提前学过的原因第一次就种植成功,第六个必做任务就这样轻松的迈入正轨。

  为了尽早完成任务获得奖励,种植空间三分之二的土都是在种药材,农科院给了她不同种类的药材种子,每一批都要换一种药材种。

  药材和小麦水稻不同,一种药材太多也起不到作用。

  至于之前获得的自选加工厂也定下,就选药材加工厂,工厂位置就在农场水果加工厂的后面。

  许槐桑收回纷乱的思绪,可再盯上桌面上的书还是忍不住走神,她在想宁省和阳州现在的状况。

  宁省暂时面临的只有暖气和楼顶积雪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好解决,可阳州不同,阳州人民现在很危险。

  ……

  此时宁省的一栋小区内。

  赵康的手机在旁边不停的响,但是他也没有精力去管,虽然因为雪灾不能出门,但每天还是要上班,现在就是他的老板在给他们灌鸡汤。

  等老板终于说完他才有空看手机,小区业主群正在说顶楼扫雪的问题。

  没有能在天台铲雪的机器,所以这些天都是他们自发每天去铲一次,这次轮到他这一层去铲雪,群里则是在商议什么时候去。

  一栋405:要不十二点半吧,刚好吃完饭去,铲完雪还能睡个午觉。

  一栋403:我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