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1章 调任(2 / 2)

不能生孩子,又从她弟弟被判了,整天都哭哭啼啼的,谁乐意整天看着个哭丧的脸?

一天到晚,只会惹事儿,孙太太想着,也是闲得慌,看来,得给她家老二纳个妾了,有了妾室,看她着急不着急,还会关心自己娘家的事儿不?

通过张通判事件,这林州的大族们,对赵同知的态度,就多了一层敬畏,不像开始一样,虽然也敬着,但是有些漫不经心。

可是,看看人家这次的事儿办的,简直是太漂亮了,从死到生,手段那是高明的很!

不管是他事先知道了张通判的计划,还是人家临时应付,反正现在的结果是,赵同知稳稳当当的当着他的同知,而张通判却成了阶下囚。

如果是提前知道了张通判的计划,那说明人家是走一步看三步,如果是临时应对,那说明人家聪明的很,所以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这赵同知就得罪不起啊。

赵水生在林州仿佛没有费什么劲儿,就已经站稳了脚跟。

而林州知府衙门却少了一个通判,在新的通判过来之前,蔡大人就让赵同知代任。同时也给吏部写了公函,请求吏部派一个人过来当通判。

通判属于正六品,或者是平调,或者是下属的官员上调成通判。

最后朝廷里定下了另一个县的县令过来当了这个通判。

此人是另一个州府的县令,不属于林州地界,从七品的县令成为六品的通判,那绝对是高升了。

新来的通判姓连,已经快五十岁了,属于年岁大的官员,连大人在外地当了七八年的县太爷,本来因为升职无望,谁知道竟然一下子就给提成了林州的通判。

连大人连孙子都有了,内眷估计都有十几个,属于人丁兴旺的人家。

连通判和知府大人同知大人见了面,大家才知道,这位原来是同进士出身,怪不得在县令的位置上呆了七八年。

向来同进士升官没有进士快,人家一看你的履历,上面写了某某年的同进士出身,这好的升迁机会,就给了别人了。

好在这位连大人没有自暴自弃,稳稳当当的当了那么多年的县太爷,终于有了这个机会,升为了通判。

也是因为张通判倒台的时间太不对了,不是官员调动的时候,吏部找了半天,也没有找着一个合适的人,而这位连大人的任期也差不多到了,又有人想要安排自己的人在连大人的县里当县太爷,于是就把连大人给提拔了起来,也好给人腾地方。

至于为什么不把那人提为通判,那是因为安排的人资历不够呢,连个从七品都还没有捞着,一下子就是正六品,那不引起人的注意才怪。

就是赵水生,也是从从五品升为五品同知的,那还是他在户部呆了好几年呢。

所以,就当连通判是属于幸运吧。

连通判不是个多事的人,大概初来乍到,官位又比蔡大人和赵水生低,所以虽然年纪比两人大,可是一点儿也不倚老卖老。

等李梨花见到这位连太太的时候,看见跟在她身后的两个年轻的媳妇,亦步亦趋的伺候着这位连太太,她最初以为是那位连通判的妾室,最后才知道,是连太太的两个儿媳妇。

这在外人面前就使唤儿媳妇这么顺手,可见是平时就是这样,给连太太当儿媳妇真是不容易啊。

时间长了,才知道连通判也是寒门出身,这位连太太也是连通判的患难妻子,连通判直到四十多岁才中了进士,中了进士,就去外任,一个地方就呆了那么多年,两个儿子长大了,就娶了当地富商的女儿。

因为这个,连太太觉得这儿媳妇配不上自己的儿子,毕竟她儿子可是官宦人家的公子。可是要娶书香门第的人家的女儿,却没有人上门。毕竟连家的根基太浅了。

且连太太有些左性,做她的儿媳妇,那不是勤等着要受罪吗?

所以高不成低不就的,最后就娶了富商家的女儿,因为这富商家里,不管怎么说,都是有钱的。也弥补了连家寒门出身,银钱不足的缺点。

就因为娶了这样的儿媳妇,连太太觉得商贾家里,肯定没有规矩,于是就自己给这两个儿媳妇立了规矩,什么严格就弄什么,一直到现在,连太太要出去应酬,还要把两个儿媳妇带着,让她们在她身后伺候着。

林州这边,还真没有人把儿媳妇都带在身后,让人给姨娘一样的伺候当婆婆的。

可是连太太却一点儿也不觉得不对劲儿,而连太太的儿媳妇,大概是已经习惯了,麻木了,连别人怪异的眼光都跟见不到一样。

大家是在蔡夫人这边聚着的,连太太看蔡夫人的年纪,也是当婆婆的人了,就问道:“蔡夫人,怎么不见你家儿媳妇在你身边伺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