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32节(1 / 2)





  直至吃到一盘芦笋时,文哥儿眼睛才亮了起来。他算实岁都已经一岁半了,牙齿已经长了十来颗,一般东西都能啃得动,爽脆的芦笋咬起来咔嚓咔嚓的,他吃起来非常有劲头,只觉刚才受尽委屈的味蕾终于被安抚舒服了。

  朱祐樘虽不会在用膳时闲谈,目光却还是会时不时往文哥儿祖孙俩那边扫过去,主要还是观察文哥儿的吃相。

  锦衣卫早前还提到过一点,说这小子从小就爱自己吃东西,还吃得特别香,谢迁母亲去年食欲不振,竟是特意和王华商量着请文哥儿过去陪吃。

  就这么大半年过去,谢家那位老宜人已经吃嘛嘛香了!

  这些大臣们的私事,朱祐樘虽然从锦衣卫那儿听说了,却没太放在心上。刚才也就是偶然想起了这桩事,才忍不住往文哥儿那边瞧了一眼。

  这一看,他不由得又多看了几回。

  朱祐樘不怎么爱享受,饭菜对他来说能吃饱就行了,好吃不好吃倒是其次。

  只不过瞧着文哥儿一边吃一边皱起小眉头,一副吃到了什么难吃得不得了的东西,他顿时也觉得自己刚夹起来的菜有点难以下咽。

  明朝向来优待御厨,只要御厨不划水太厉害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一点要从太祖朱元璋那会儿说起,朱元璋非常担心有人会在吃食上动手脚,认为这些入口的东西必须非常谨慎。

  就他那在朝廷上杀红了眼的暴脾气,有次听说了儿子在路上处罚了做饭的人,居然特意写信去骂了儿子一顿,认为“人厨子只是犯了一点小错,你居然敢罚他你不要命了吗”!

  所以说,负责饮食的人搞点小动作,上头一般都会捏着鼻子当不知道。

  #犯了大错杀掉就是了#

  朱祐樘也知道这些饭菜不太好吃,只是觉得还没难吃到要他发作光禄寺的人而已。

  既然已经开始关注文哥儿的试吃表现,朱祐樘索性光明正大观察起来。

  张皇后注意到朱祐樘正望着文哥儿所在的方向,也跟着看了过去。

  于是张皇后正好看到文哥儿夹起了第二根芦笋。

  他爱干净,整个人看起来玉雪可爱,满嘴的小白牙也刷得白晃晃的,咔嚓一口咬下去,那满足的小表情看得别人能隔空尝到满嘴的芦笋鲜香。

  芦笋这东西,三四月开始冒头,到四月底已经到处都是,价钱贱如泥,算不得多珍贵的食材。

  也许正是因为容易买到,所以光禄寺没有糊弄人,端上桌的芦笋不说做的多好吃,至少是满桌子素菜里最新鲜的。

  巧的是,这东西不需要多复杂的烹饪方式就鲜甜爽脆!

  朱祐樘和张皇后看了一会,筷子不由伸向了面前那盘芦笋。

  接着两双筷子不其然地在盘中相遇。

  张皇后:“…………”

  朱祐樘:“…………”

  嗐,不知为啥,看着看着就觉得满桌子菜只有这盘能吃。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惨,太惨了

  文哥儿:当皇帝,居然吃这么难吃的菜!

  #我在皇宫当吃播#

  #呸,不好吃!#

  *

  注:

  1光禄寺的职责范围:参考《明史》,“……大官,供祭品宫膳、节令筵席、蕃使宴犒之事。珍羞,供宫膳肴核之事。良酝,供酒醴之事。掌醢,供饧、油、醯、酱、梅、盐之事。司牲养牲,视其肥瘠而蠲涤之。司牧亦如之。”

  2孝宗吃素以及光禄寺的摆烂:参考《万历野获编》

  “……【御膳】人主御膳用素,惟孝宗朝为甚。每月必有十余日斋。然皆光禄寺卿省旧例以进,而内庖自行供给。又,因给事中徐昂言,仍发膳银与光禄,以补上供之缺乏。至世宗久居西内,事玄设醮,不茹荤之日居多。光禄大烹之门既远,且所具不精,故以烹饪悉委之大榼辈。”

  “【京师名实相违】……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

  3朱元璋的《谕晋王敕》:“世之有血气者未尝不以饮食为命……罪而复用之则祸矣盖为保命之要也……”

  老朱,怕死!

  第28章

  这不能怪文哥儿挑剔只能怪家里人有什么好吃的都紧着他,不好吃的、不适合他吃的饭菜从不往他面前端;去谢家蹭饭,谢家也是专门为老人小孩准备最好的饭食糕点。

  搁在旁人家,这菜属于正常水平用的也是像模像样的正常食材你怎么挑都挑不出错处来。

  明朝文官脾气臭得很你要是因为饭菜太“普通”就发落人,他们可就来劲了铁定纷纷捋起袖子上书劝谏:“您要顿顿吃山珍海味是吗?您要光禄寺天天为您求新立异是吗?您这样做对得起太祖吗?这是亡国之兆啊!咱必须防微杜渐!”

  这些话要是换个有脾气的皇帝那就是直接杠回去了。

  朱祐樘却不是那样的人,他有意当个明君,不仅勤政作风直接效仿太祖朱元璋平时也很愿意听臣属的劝谏。

  去年有人提议他广纳后宫,谢迁劝说他宪宗皇帝才大行没多久、这么早选纳妃嫔不太适合他当下就听进去了,孝期内连皇后都没碰,夫妻俩见面就是纯聊天(甚至一辈子都只有皇后一个)。

  这个性格注定了他不会因为饭菜滋味颇为一般就去追究光禄寺的人。

  摆烂这事也是挑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