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239节(1 / 2)





  文哥儿连到手的十两银子都觉得不香了。

  怎么会这样!

  聪明绝顶的王六岁,怎么会连这么大一个坑都没看见!

  谢迁见文哥儿小脸蛋上的表情变来又变去,变来又变去,知晓自己的恐吓相当成功。都已经教这个学生三四年了,他岂有不了解这小子的道理?

  合该让他难受难受!

  文哥儿懊悔了大半天,可回到家后又生龙活虎起来了,兴冲冲去给赵氏等人看赏银。足足十两,他凭本事考回来的!

  岑老太太知道后高兴得不得了,晚饭前特意给祖宗烧了炷香,郑重其事地把这喜讯告诉了列祖列宗。

  王老爷子嘴上说“十两银子而已得意什么”,第二天却开始在长安街上串起门来,聊到时机来了就提上一句“文哥儿那小子内阁试拿了一等得了赏银”。

  经过这次内阁试,文哥儿这位小神童又狠狠地露了把脸,再次荣升为京师家喻户晓的“别人家的孩子”,甚至有向其他地区扩散的趋势。

  各家娃娃对文哥儿那是印象深刻得很,年纪小不懂事的还好,都是懵懵懂懂地听着。

  那些个十七八岁、马上要开始筹备科举的少年人才是被祸害得最严重的,瞅瞅这小子明明不是他们的同龄人,他的传说却让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不约而同地挂在嘴边。

  更可恨的是,他们以为这些离谱的传言都是他们爹娘道听途说,结果出去一打听,才发现居然全是真的!!!

  离谱,简直离谱!!!

  你个王六岁,就不能好好做点六岁孩子应该做的事吗?

  处于话题中心的文哥儿倒是很安分,每天老老实实地读书修书。

  到四月底,文哥儿得了老道士那边的消息,说是西洋玻璃生产技术研究得差不多了。文哥儿差点都忘了这事儿,得了这消息后麻溜跑过去看看成果。

  老道士做出了不少玻璃器皿,还做出了一些文哥儿提到的光学镜片,甚至还探索了一下文哥儿偶然给他提了几句的“银镜反应”。

  瞧见文哥儿这个小知己来了,老道士迫不及待地把镜子拿给文哥儿看,分享自己最得意的成果:“没想到用玻璃也能做出这种把人照得纤毫毕见的镜子!”

  为了摸索出这些玩意,他没日没夜忙活了大半年,如今可算是有这么一点能拿得出手的成果了!

  虽说铜镜也照得很清晰,可捣鼓出玻璃镜这种新鲜玩意还是让他很兴奋。

  文哥儿见老道士满脸都是由衷的喜悦,不由也跟着高兴起来。他说道:“要是可以降低成本,张哥就不用去街上给人戳黑了,做镜子卖也能赚不少钱。这样张哥可以娶媳妇,您也可以研究更多感兴趣的东西!”

  老道士姓张,他那戳黑的徒弟也姓张。

  老道士捋须沉吟道:“是这个理,我再琢磨琢磨。”

  文哥儿想到过几日是师妹的生辰,正好老道士这边什么工具都有,他当即手痒地着手做起些新鲜好玩的物件来。

  镜子什么的就算了,玻璃做的到底不如铜镜精致,所以他决定捣鼓点新玩具当生辰礼物。

  文哥儿在那儿忙活,老道士就在旁边看,不时还积极提出问题。

  遇到文哥儿那小短手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他还热心地动手帮忙,一老一少哼哧哼哧忙活半天,可算是捣鼓出几个圆筒状的玩意。

  老道士拿到成品,迫不及待地拿起来看了又看,只觉自己又得了不少启发,决定接下来继续闭关再把自己掌握的西洋玻璃生产技术提升提升。

  文哥儿开开心心地溜达回城。

  等回到家,文哥儿把自己捣鼓出来的其中一样新玩意拿去跟家里人炫耀,说他这大宝贝可以看清竹丛高处的鸟窝!

  他正给王守俭他们展示着呢,王守仁就从外头回来了。

  听完文哥儿的介绍,他接过文哥儿手里的“大宝贝”拿过去一看,发现竹丛里藏着的鸟窝果然清晰可见!

  好东西啊!

  王守仁说:“你这宝贝肯定不止一个吧?这个我要了。”说完他就施施然揣好文哥儿的“大宝贝”走了。

  文哥儿:?????

  文哥儿气愤地追上去讨要,王守仁仗着自己身高腿长,愣是昧掉了他捣鼓出来的望远镜。

  气得文哥儿跑去找王华告状。

  王华便让文哥儿拿出来瞅瞅那玩意长什么样,他好去帮忙讨回来。

  文哥儿只得把自己备着的另一个望远镜展示给王华看。

  结果拿出来的望远镜又给王华昧掉了。

  王·血本无归·六岁简直愤怒到不行。

  这都什么哥!

  这都什么爹!

  到了端午那日,文哥儿便溜达去谢家将礼物送给他师妹。

  望远镜是他做出来给大家一起玩儿的,早就被王守仁他们瞧过了(还被抢了两副),算不得新鲜物件,他送的是个万花筒,也是一种光学玩具,正适合小孩儿把玩。

  昔娘得了这礼物,自是开心不已,拿着转来转去,只觉每次看到的花样都不一样。

  文哥儿还在旁边介绍道:“据说要转出相同的花朵,说不准得转一百年!”

  这话说得,昔娘转万花筒的手都慢了下来,毕竟转太快了,说不准就没机会再看到眼前这个图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