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3章(1 / 2)


自谢涟、卫琅离开建邺,沈田子加冠出仕,王琰也外出云游求学后,建邺城里豪门交际的圈子骤然便热闹起来。仿佛只是在一夜之间,以往只流传于父兄叔伯口中的少年们就都到了独当一面的年纪,纷纷开始出现在世人面前。

当少年们长成时,少女们也到了最美好的年华,建邺城熙熙攘攘的婚配季节也就开始了。

转眼太子也过了十五岁生日。

这个孩子七八岁时就学人家追老婆,到了别人真开始想姑娘的年纪了,他反而没了动静。自那次华林宴扮宫女之后,便再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每日里安安分分的跟着太傅读书,跟着皇帝旁听政务,跟着谢涟、卫琅他们习武历练。已经是个十分靠谱,十分出色的好少年。

皇后这两年也替他看了一些闺秀。

姑娘们都不错,要模样有模样,要修养有修养。然而真样样都好到让皇后觉得“就是她了”的,还真没有。

看着不错的闺秀们,皇后也常宣进宫里来,有意无意的也叫司马煜远远的望见,想看他有没有特别喜欢的。

皇后本以为自己该担心的是司马煜豪言壮语“全都想要”——这个年纪的少年往往都是有这种冲动和野望的——她没想到,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司马煜的反应十分淡漠,不要说野望,他几乎连青春期少年的蠢蠢欲动都没有。在皇后问起来的时候,一脸茫然。各种提示之后才露出一点“貌似是有这么一回事来着”的恍悟表情,为了不败皇后的兴致,聊以应对,“都不错。”

“特别好看的呢?”

司马煜努力回想,然而实在想不起来。他摆明了还记挂着旁的事,实在懒得在这种事上花心思,就敷衍,“当然是阿娘。”

皇后虽然无语,但对这回答显然还是很得意。

“阿娘给你挑太子妃呢。”就笑着提点他。

司马煜才稍回了神,抬了头鱼一样望着皇后,也不知是深思、走神还是迷茫。好一会儿之后,脸上竟换成了“就为这种小事把我叫过来啊”的微微不耐烦的表情。

“随便。阿娘,我很忙的。”

皇后:……你忙的那些才随便!这是最不能随便的大事好不好!

司马煜这么冷淡,一开始皇后还以为大概是因为她挑的姑娘不和司马煜的品味。

司马煜什么品味?皇后觉得,十有八九还是谢涵那样的。惊才绝艳,气清质华,仿佛餐风饮露,不染尘世繁杂。

每个男人心里都有个天仙姐姐嘛。

这种多存在于男人的幻想里,还真比较难找。就算是谢涵本人,肯定也不完全是这样的。要真是这样,那绝对没法儿居家过日子——就算是太子妃,日后的皇后,她也是要跟太子,日后的皇帝烟火柴米过日子的。

但是渐渐的,皇后就觉得有些不对头了。

司马煜不是对某些,而是对所有的姑娘都没反应——不管多漂亮,多俏皮,多知性,多接近谢涵的气质,他统统都只是看一眼,无所谓的评论:“哦,不错。”

就没有然后了。

那态度,简直就跟曾经沧海,历尽繁华之后似的,不知该说是波澜不惊还是死灰不燃。

实在令人不安。

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终于让皇后彻底的感到不妙了

按着惯例,皇子年十五之后,若还没成婚,詹事府便会给东宫送去特制的绣屏,安排专门的宫女,供他观摩和取用——启蒙教学,大家懂的。

一般说来,做到这一步,对这个年纪满脑子绮思和幻想的少年来说就已经够了。门都已经打开了,放出什么来都不奇怪。

但司马煜看了画屏,唯一的反应是,“真丑。”

好吧,没有透视和结构的年代,人物像确实美不到哪儿去,皇后觉得,司马煜的感想,也……也不可谓不诚恳。

然后对教他办事的那些宫女——或者说那些皮肤白细,胸口饱满,在他就寝时只穿着一袭轻纱上前伺候他更衣的,正当年华的美少_妇们——司马煜就在她们的围观注视之下,毫无所觉的换好衣服,呼呼大睡了。

尽管来回禀的宦官替司马煜开解,“殿下许还不到对这些上心的时候。”

——有些人确实开窍晚些,尤其有其他的事让他将青春期的满满干劲投注其上时。

但皇后想到司马煜的案底——特指十二岁时扮女人被男人求婚,并且扮女人时他表露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致——就觉得冷汗潸然。

这可个男色风靡的时代,太容易沾染某种不良倾向了!

女人忧心时,就容易做些一厢情愿又不合逻辑的事。

比如明明司马煜的问题是对女人还没开窍——或者说没兴趣,但皇后想到的不是确认症结所在,而是赶紧挑个好姑娘塞给他。

原本也不是那么着急的选立太子妃的事,立刻便被提上了日程。

这个时候,阿狸早已经被排除在皇后拟定的备选名单之外。

当年阿狸当街打崔琛屁股的事虽没有传扬出去,但皇后是知道的——她事后追查过。皇后觉得,阿狸做法虽大快人心,但未免太招摇了。且那时她才十岁出头,性格就已经这么强势,日后还不知得霸道到什么地步。

当婆婆的心理就是这么矛盾。她既希望儿媳妇家里强势,最好能帮儿子少奋斗十年。又不希望儿媳妇性格强势,最好性子软一点再软一点。不一定要逆来顺受,但也绝对不能主导她儿子。

阿狸这表现显然不符合。

更何况,王家也不是没出过惊天动地、连皇帝都能取代的皇后。

……还出过追着皇帝打的叛臣呢!

是以事后,皇后只略一考虑,就把阿狸排除了。

这些年相看闺秀们,一次也没有提到阿狸。渐渐也就把她给忘了。

但皇后跟皇帝提太子妃的事时,皇帝居然又想起阿狸来了,冷不丁就问,“王坦的闺女怎么样?”

皇后早就觉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立刻就想起来,司马煜曾向长宜公主打探过阿狸。

这就是曙光啊!

随即又想到当年的顾虑。

但救命稻草都抓到手里了,怎么肯随便放了?

就自我安慰,也许过了几年,姑娘大了,性子也变温婉了。总之且先看看,不好再说。

也不跟皇帝提阿狸当街教训人的事,只道:“我倒是把这姑娘给忘了——这样,改日我把她们全部宣进宫来,一并考察看看。”

皇后就在中元节后,挑了个天朗气清的日子,以赏菊为名,令夫人们带着闺女入宫。

因往年阿狸娘不常带阿狸出来,怕她不解意,还特地吩咐要带上阿狸。

接到懿旨的时候,阿狸正陪在她阿娘身边。

她只是想,等了七年之久,这一天终于再一次到了。

尽管觉得十有八九自己已经被内定了,但是面试来临前,阿狸居然无法控制的紧张起来。

这种感觉很奇怪,一周目里她莫名其妙的通过了;二周目里她拼命想要被涮掉,结果也还是被通过了。这都第三回了。怎么看这都是不可违逆的命运的轨迹,根本就不会出意外,但阿狸心里就是无法平静下来。

她其实什么也没想,但夜里躺在床上就是一派头脑清明,怎么也睡不着。睁开眼睛看见月光穿透了窗帘,银辉澄澈,便披衣下床。

就那么倚在窗边,在无边夜空和明月之下,望着建邺城里层层叠叠的屋宇和树荫。

终于又要嫁给他了。很长时间之后,阿狸想。

她忽然就记起个笑话:怎么是你。怎么还是你。怎么老是你。

好吧,就算说给他听,他也不会懂。

阿狸想,他也该长大了吧。总让她对着一个不记得她的小孩子,她心里受不了。

长大了的话,就没关系了。只要大家都是成年人,有足够的判断力和承受力,立场与责任对等,就可以全心全力去追逐和夺取。成年人总是要经历一些事,承担一些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