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节(2 / 2)


  他用勺子给张阎舀了一勺肉片藕丁,然后才开动。

  干烧鲤鱼勾芡收汁了,汤汁浓郁,香辣爽口,特别下饭。王阅一高兴,和张阎抬杠,“老张,你老实交代,你是不是随身携带游戏系统,点亮了做饭技能?”

  张阎脸色一变,放下筷子,“没想到竟然被你发现了。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噗——”王阅好险没把嘴里的食物喷到桌子上,傻傻地瞪着他。张阎什么时候也学会开玩笑了?

  张阎摇摇头,不再逗他,拿起筷子,不紧不慢地吃着饭。

  吃完饭,张阎把碗洗了,两人出去活动了半小时回家。

  王阅洗漱去了。

  张阎来到房间里,看到王阅的书本、文具杂乱地放在写字台上,毫无意外,帮他收拾好后装进书包里才开始写自己的作业。

  和王阅一样,他将日记留在最后,拧了一下眉头才开始写。

  王阅洗漱好后没事干了,穿着睡衣无聊地在床上打滚就当锻炼身体,心里琢磨是不是买台电视机,总不能一直这么与世隔绝。

  张阎写完作业洗漱完,也上了床,等王阅睡着后,抬起他的一条腿放在自己身上,闭上眼睛。

  第二天上午第三节 课是语文课。

  王阅不喜欢语文课,现在的内容对他来说实在太幼稚,不过幸好语文老师同意他和张阎学完该学的内容后可以做其他事。不然的话,他真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坚持在初一年级待下去。

  “进入初中,作文就变得相当重要,不再像小学里随便写几句也能得分。所以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先讲一讲你们交上来的日记。”邓老师说。

  王阅不确定是不是自己的错觉,邓老师的目光好像从他和张阎身上划过去的。

  “我先念一念两位同学的日记。首先是张阎的。”邓老师展开张阎的日记本,“1994年9月22日,星期二,晴。今天中午阅阅说食堂里的素菜做得不好吃,我决定晚上不在食堂吃饭。下午放学后,我带着阅阅来到菜市场,买了一块瘦肉、两节新鲜的莲藕……”

  同学们听得一脸茫然,并不觉得这篇日记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王阅却脸一热,尴尬地低下头。

  邓老师念完张阎的日记,又念王阅的。

  “?1994年9月22日,星期二,晴。今天中午,阎阎嫌弃食堂的素菜做得难吃,我决定晚上回家自己做饭。下午放学后,我和阎阎一起来到菜市场,买了一块瘦肉……”

  听到这里,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起来,总算明白了老师为什么会念王阅和张阎的日记。原

  来两人写的是同一件事,只不过,张阎的日记里做饭的是张阎,王阅的日记里做饭的是王阅。

  张阎没想到事情会这么巧,无奈地看着王阅。

  王阅的脸越来越红,在桌子底下使劲踩了张阎一脚。平常张阎的日记内容都是和同学打篮球、看了一本书有什么读后感这样的事,谁曾想,他今天的日记居然和他写了同一件事!邓老师一定以为他抄了张阎的日记吧,他两辈子都没这么糗过。

  邓老师问:“你们俩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阅红着脸主动站起来,“老师,我们俩的日记都是自己写的。我没想到这么巧,我们俩写的是同一件事。我们的家长给我们租了房子,我们住在一起。不过我说谎了,昨天晚上做饭的是张阎。”

  邓老师闻言,哭笑不得。不过她心底还是相信两个学生的,所以没有生气,“坐下吧,我相信你们。不过我今天之所以把你们两人的日记拿出来念是想让大家明白,日记一定要写真实的事情,这不但能够锻炼你们的文笔,而且将来说不定还能成为你们的回忆。希望同学们都好好想一想。好了,现在开始上课。”

  王阅的脸蛋依然红扑扑的,张阎一直勾着唇,趁老师不注意,在他的脑袋上揉了揉。

  王阅用力把他的爪子拍了下去。

  第046章 露天电影

  这件事严格来说根本不怪张阎,但王阅蛮不讲理地要求张阎连续一个星期每天都给他做晚饭,并且每天晚上的菜不能重复。

  他本以为这样能把张阎难倒——张阎毕竟才学会做菜没多久,但没想到张阎真的做到了,不但如此,还把他的胃给征服了。他再吃林巧秀的菜隐隐觉得比张阎做的稍逊一筹。倒也不能说林巧秀的手艺比不上张阎,林巧秀做的菜好吃更多是表现在火候上,而张阎则非常善于利用各种调味料。这些调味料不是单纯地堆砌,而是巧妙地结合,就算是一道简单的炒青菜他也能做得很好吃。

  张阎暗中松了一口气,总算把小孩挑食的毛病给纠正过来了。

  等张阎的“惩罚”结束,也到了国庆节,学校一共放七天假。

  前两天村里刚过完农忙,想到林巧秀和蒋大鹏这段时间一直很辛苦,路过菜市场时,两人顺便买了一些排骨带回家给他们补补。

  农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村里的石磙和晒谷场数量都是有限的,全村的人只能轮流使用,并要抓紧时间。如果等到你使用石磙时,连要碾的稻谷都没割好,村民们不会等你,你只能等下一轮。另一方面,农民靠天吃饭,如果不趁着晴天把稻谷割完晒完,万一下起雨损失会非常大。所以,一到农忙的时候,农民们几乎连轴转,非常辛苦。

  晒谷场上,金黄的稻谷成片地摊开来晒,村庄上空稻谷特有的清香久久不散,引来贪吃的麻雀,也引来了换桔子苹果的转乡小贩。

  “换桔子苹果嘞,换桔子苹果嘞……”高亢的叫声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隆声驶入村庄。

  这也算是乡下水稻和小麦收割后的一种特色。每年小麦或者水稻丰收后,便有小贩进一批桔子和苹果开着拖拉机到各个农村里来换小麦或者稻谷。让农民们用现钱买水果,他们不太舍得;但粮食丰收后,他们几乎都愿意用小麦或者稻子来换水果。这些小贩便是抓住他们这样的心理,用苹果和桔子换来粮食后,再异地而卖,赚个差价。

  拖拉机在村里停下,在外面玩耍的小孩听到动静,撒腿往家里跑。

  “阅阅,阎阎,咱们也去换一些。你们喜欢吃苹果还是桔子?”林巧秀喂完猪,一边洗手一边问。

  张阎无所谓,“看阅阅。”

  王阅说:“苹果和桔子都换一点吧。”他自己喜欢吃苹果,不过他知道蒋大鹏喜欢吃桔子,林巧秀偏爱苹果。

  林巧秀拿秤称了一些谷子出门。

  王阅和张阎闲着没事,跟着去。

  小贩一男一女,都四十出头的样子,应该是夫妻俩。

  拖拉机边围了很多人,有大人,有小孩。好几个大人手里都拎着蛇皮袋,蛇皮袋里显然装着谷子。有手快的大人已经换了,他家的孩子抱着洗过的苹果大口地啃着,其他小孩都很羡慕,目光时不时地从他们身上飘过。这样的目光让这家的大人很得意,连说话的声音都比平常大。还有一些大人空着手在一旁观望,孩子缠着他们要换,他们只是敷衍着,孩子只能失望地瘪着嘴。

  王阅朝拖拉机车厢里看了一眼,苹果和桔子都用透明塑料袋装着,摆放得很整齐,袋口扎得紧紧的。旁边还有两袋是拆开的。苹果红艳艳,桔子黄橙橙,卖相都不错。

  看到林巧秀带着两个孩子过来,村里人不再觉得稀奇,他们早就看出林巧秀和蒋大鹏对两个孩子是真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