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节(2 / 2)


  霍云不语,崔世君眼见天时不早,她们还要赶着回城,便道:“老侯爷,时辰不早了,我先下山了。”

  霍云随意的点了一下头,说道:“去吧。”

  崔世君见此,带着阿杏走出了霍云的院子。

  第42章

  从清华观祈福回来之后, 崔家又恢复往日的平静,天气愈发热了, 宁国老侯爷被御史弹劾之事,渐渐不再有人提起,前日, 崔世君得知孙二和孙寡妇拐卖人口, 判了一个秋后问斩的罪名,余下家眷或是流放或是没入奴籍, 他二人家里贬为奴籍的女眷还是崔世君去接收的, 她将这些女眷交给永巷的张婆子手里,自此不再过问。

  不知不觉已进入六月, 六月初一这日恰好是夏至,前几日, 崔老姑姑就念叨着要接崔世雅回来消夏, 这本是往年的惯例,今年夏日来的有些早,崔世君见老姑姑惦记世柔, 前一晚, 就特地跟崔福交待, 让他这日到郊外的庄上接崔世雅。

  清早, 崔福先把崔世君和阿杏送到衙门,说定落衙时再来接她二人, 这崔世君主仆刚进衙门, 不想竟和司长何俊平遇到, 崔世君站定身子,跟他打了一声招呼。

  何俊平也停下来,回应她一声,说道:“还没到上衙的时辰,崔大姑娘来得倒是早。”

  往日何俊平见到崔世君,多半不大理睬她,自从得知宁国老侯爷霍云对她另眼相看,何俊平对崔世君客气多了,崔世君回他一笑,温声说道:“这会儿日头还没升起,趁着凉爽先把公务料理完,省得堆积到一处。”

  何俊平点着头,和崔世君一同走进院子,二人在门口分开,各人往各人的屋里去了。

  且说崔世君忙了半晌,阿杏出去一趟,端着几块西瓜回屋,崔世君抬头看她一眼,说道:“这刚进六月,西瓜可不便宜,哪里来的?”

  阿杏答道:“何大人买的,吩咐我给姑娘送几块尝尝鲜。”

  崔世君开口又问:“是单只送给我们屋里,还是其旁的人也有?”

  阿杏把西瓜端到崔世君面前,轻声笑着说道:“都有,何大人这回难得大方,一口气买了好几个西瓜,咱们院子里,每人分了几块呢。”

  崔世君闻言,拿起一块西瓜,心安理得的吃了起来。

  前些日子崔世君遭人陷害,险些在提牢厅里吃了大亏,何俊平作为一司之长,分明早就知情,竟还置之不理,崔家虽说门第不高,毕竟一门七代官媒,统筹司里谁不认得崔家?此事一出,衙门里的同僚嘴上不说,心里却颇有些看不起何俊平,何俊平近来或许是听到一些风言风语,因此这些日子他早到晚走,还特地买来西瓜请衙门里的人受用。

  崔世君和阿杏吃了今年入夏以来的第一回 西瓜,二人歇了片刻,不到半日,就把公务打理好了,此时离落衙的时辰还早,崔世君记起莫婉,便说要去东郡侯府看她,阿杏探身看着屋外明晃晃的日头,说道:“福叔还没来,姑娘这个时候要出门?”

  崔世君用手指头戳着她的额头,她笑道:“这才几月,哪里就这么娇气。”

  “我是怕晒坏了姑娘。”阿杏揉着被戳红的地方,她说道:“姑娘等着,我去找找看有没有伞。”

  说着,阿杏跑出去借伞,没过多久,阿杏抱着借来的伞回来,崔世君和阿杏主仆二人锁了门,自出了衙门不提。

  烈日炎炎,即便打着伞,走到半路上崔世君仍出了一身汗,路经北门大街时,身后传来一阵车马声,还不待她回神,一阵旋风吹过,就听有人喊道:“前面的是崔姑姑么?”

  崔世君听见喊声,停下脚步,她回头一望,先是见到崔福打马走在前头,后面跟着一乘马车,一眨间的工夫,那马车已经停在崔世君的身旁,随际,马车的帘子被人撩起,从里面露出老侯爷霍云的脸。

  霍云的手肘搁在车窗上,他随意的托着下巴,望着马车外面的崔世君,只见她穿着一袭浅绿色的罗裙,头上挽着发髻,斜插着一支嵌珠碧玉簪,想来是日头太晒人,她脸上挂着几颗汗珠,打湿了她额前的几缕碎发。

  霍云望着崔世君时,崔世君回望着他,冲他一笑,说道:“给老侯爷请安。”

  上次清华观一别,算来已有半个月,霍云两眼注视她,启声问道:“这是要往哪里去?”

  “我去东郡侯府探望莫姑娘。”崔世君答了一句,她心知霍云不喜莫家,转而岔开话题,问道:“这几日越来越热,山里更爽快一些,老侯爷怎会这个时候下山?”

  霍云说道:“我在山上待的烦闷,索性便下山回来了。”

  听了他这话,崔世君抿嘴一笑,故意说道:“想来是山上清修太苦,老侯爷也惦记起红尘俗世了。”

  她这话一出,一旁的崔长松心里倒抽一口冷气,他连忙朝着他家老侯爷看去,谁知老侯爷只是轻轻哼了一声,扬起嘴角说道:“你这小妇人,惯会胡说八道。”

  说罢,霍云放下帘子,马车缓缓往前行进,崔世君目送马车远去,直到看不见了,阿杏轻轻拍着胸口,说道:“姑娘,也就你敢这么跟老侯爷说话。”

  崔世君笑了笑,对她说道:“走吧。”

  主仆二人撑着伞,往东郡侯府去了。

  东郡侯府一如往日的静谧,崔世君和阿杏进府时,莫婉正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看书,她听到丫鬟传话,放下手里的书,看着进门的崔世君,笑道:“姑姑来了。”

  崔世君走到她的面前,先问了一声好,又细细的打量她片刻,说道:“脸颊总算是长了一些肉。”

  莫婉起身拉着她坐下,说道:“这些日子我身子好了许多,太医过来看脉,还把药的剂量也减少了。”

  看到莫婉的身子一日日变好,崔世君打心底里替她高兴,她道:“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虽说姑娘的身子正在好转,也需用心保养,切不可以为病好了,就又操劳起府里的庶务。”

  莫婉笑着说道:“我都省得,如今我想通了,东郡侯府拢共就几个人呢?我劳心劳力的,说不得还落不到别人一句好话呢。”

  “快别这样想,姑娘在外面找人打听一下,谁不称赞你一声好。”崔世君顿了一顿,又道:“说句不怕东郡侯多心的话,莫家要不是有姑娘苦苦撑着,东郡侯的爵位还不知会落到谁手里呢。”

  莫婉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便低头不语,崔世君握着她的手,说道:“我来的路上,还遇到宁国老侯爷,上回在清华观,我跟他说姑娘担忧身子不好,有心想要退婚,老侯爷只叫姑娘专心养病,老侯爷尚且这般体谅你,你若是再胡思乱想,岂不是对不起老侯爷和侯爷的一片心意。”

  莫婉眼眶一红,低声说道:“姑姑,自从我家老爷和太太走后,这世上只有你全心全意为我好了。”

  崔世君对她说道:“我和姑娘的投缘,看着你过得好,我心里也就欢喜。”

  两人说话时,张嬷嬷走进来,她瞄了莫婉一眼,低声回道:“姑娘,侯爷来了。”

  莫婉的脸色倏然冷了下来,崔世君一旁听着,自然也就想起那日在清华观,听霍云说到莫婉久病不愈,是因中毒的缘故,她会中毒,也与东郡府莫少均有干系,这么一想,崔世君便一言不发。

  莫婉看着张嬷嬷,她冷淡的说道:“我这里正在见客,你让他回去吧。”

  张嬷嬷不敢有异议,转身出去,待她走后,崔世君和莫婉二人都闭口不提莫少均,两人闲话说到别处,莫婉问道:“姑姑说在清华观遇到宁国老侯爷,我又听闻上回姑姑在提牢厅遇事,也是老侯爷出手相救,这么看来,姑姑和老侯爷似是交情匪浅呢。”

  崔世君险遭牢狱之灾时,正赶上莫婉身子病重,过后崔世君来看她,也并未主动跟她说起此事,过了许久,莫婉还是从府里的丫鬟口中得知的,好在有惊无险,莫婉也便放了心。

  崔世君见她提到老侯爷,笑着说道:“说来也是因为姑娘和宁国侯的婚事,我和老侯爷这才相识,老侯爷这人虽说略微有些不通人情世故,心地却是极善的。”

  说时,崔世君想起一件正事,她道:“不日,宁国侯就要返京,姑娘和侯爷的婚事也需尽早商议,姑娘和宁国侯的庚帖可曾送人合了没有?”

  “不曾。”先前莫婉顾虑自己身子不好,有意想与霍家退婚,庚帖也就放到一旁,此次听说宁国侯并不介意,莫婉自然就不再提退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