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4节(1 / 2)





  “不,刘元,刘季你不能这样。这可是你大哥的骨血。”刘大嫂急着都直呼刘邦的名字。

  刘季没有作声,似乎在考虑这个问题可不可行。

  “大伯父对阿爹有恩有情,阿爹不妨追封大伯父以慰大伯父在天有灵。”刘邦记着的刘伯的好,这份情也该还到刘伯的头上,刘大嫂犯下那么多的错,如何还能让她沾了刘伯的好处。

  “刘家的人都该记住一个道理,谁都不能不劳而获的,做错事就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不想受罚不想受罪一开始就管好自己。一如阿爹想要得这天下之前受了多少的苦,担了多少的惊,谁的江山都不是凭空掉下的,想要封王得侯就得凭本事立立功了,没得把刘家大好的天下给挥霍了。”

  刘元说的话在理吗?必须是在理的啊!刘邦听着边连点头,“说得对,说得对极了。明天立刻将他们送回沛县去。”

  刘邦那是想到了自己这些年吃的苦受的罪,他要当这个皇帝容易吗?一点都不容易,几经生死啊,好几回差点把小命都给丢了。

  刘大嫂他们帮不上刘邦也就算了,竟然还那么坑刘太公,坑刘元,坑吕雉。

  那是一家人的样子吗?刘邦越想是越咽不下这口气,打定主意就是要按刘元说的那样,让他们都给他滚出长安去,滚回沛县,且看他们能不能改。

  “爹,爹这不能这样啊。想想死去的刘伯,我可是守了这个家那么多年,还有这些孩子,那都是刘伯的孩子啊,你们全都在这儿享着福却让我们回去吃那些苦,就不怕天打五雷轰吗?”

  刘大嫂一听这情况不对啊,连连叫唤了起来,刘元冷冷一笑,天打五雷轰,“大伯母看样子是想出去叫老天评一评究竟是谁该天打五雷轰啊。”

  提醒这么一句,刘大嫂刚刚还嚎得挺起劲的,一下子没了声音。

  “大伯母总算还是挺知道自己的做的事真要叫老天来评理,你是会是什么样的下场,所以,你是带着一家子回去还是不回去?”刘元还能不知道刘大嫂是什么样的人?

  从小斗到大,再斗到了今天,从前那是因为人小不能跟刘大嫂使出真正的实力,眼下不一样了,她长大了,不怼得刘大嫂怀疑人生,她岂不是白活了这些年?

  “元儿。”刘元这样咄咄逼人得让吕雉再一次唤了一声,眼神飘向刘太公,刘太公最是心软,到如今刘太公都没说一句话,可见未必能舍得刘大嫂真带着一家子回沛县去。

  刘邦也注意到了吕雉的眼神,一下子转过头去看了刘太公,“爹。”

  “唉,我知道元儿这是为着一家子抱不平,可是季啊,你这大嫂有千错万错,那也帮着你大哥拉扯大了那么多的孩子,就算不能看在你大哥的面上,你也看在我的面上,饶过她一回可好?”刘太公冲着刘邦轻声地吐了一句。

  刘邦张了张嘴刚要说话,刘元却摇了摇头,“阿翁,你急着要护着大伯母他们,你看看他们领不领你的情。”

  与刘大嫂说情的刘太公乍然一听也看向了刘大嫂他们,刘大嫂反应过来地道:“领,领,自然是要领的。”

  “领情就是那么上嘴皮一动,下嘴皮一动而已。”刘元还能不知道只要刘太公还活着的,刘太公就不可能眼看刘大嫂被赶回沛县?

  刘太公是个心软的人,他比谁都更清楚刘大嫂是个什么样的人,可是还是选择原谅了刘大嫂的所作所为,只为了刘伯而已。

  要是换了别的人,就刘大嫂接连两次坑的刘太公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还能像现在这样坐在这里?

  “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样,你说说看你想怎么样,要怎么样才肯让我们留在长安?”刘大嫂怎么可能不怕刘邦真将他们一家子送回沛县。

  这么几年过的好日子叫刘大嫂是怎么都不愿意轻易的舍弃,更不想回去过以前的苦日子。

  只要能留在长安享福,不管让她做什么她都愿意。

  “阿翁,有些话我说出来,你和阿爹听听若是觉得在理那就这么办,若是觉得不妥当的,那就当我没说过,你看可好?”刘元朝着刘太公和刘邦作了一揖而道。

  “你说,你说。”刘太公还是很愿意听刘元说话的,刘元是个明白人,也是个宽厚的人,否则也不会在刘大嫂挑衅之后才会为难刘大嫂。

  “大伯母都过了将近一辈子,想要让她改她的脾气是不可能的,我的意思是哪怕改不了也该让她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宫里懂规矩的人多了,不如寻个嬷嬷好好地指点大伯母,也不要求大伯母如何,只要别再说出让阿翁生气的话来就行了。”刘元提着什么都不离刘太公啊,刘太公连边点头,“好!”

  “这第二嘛……”

  第一则说完了,必须是再有第二则的,刘元再次张口,刘邦道:“快说,让我听听你这第二。”

  刘元说的第一条显然让刘邦十分高兴的,这主意那是真好,好得不得了,就得按刘元说的那样找个厉害的人帮刘大嫂管住她那张嘴,再让人好好教教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第二条,如今大兄是无功于大汉,侄儿侄女们也是一样,咱们刘家如今都已经飞黄腾达了,从前没办法读书也就罢了,太学那么多的先生,一定得让他们都去读书。”

  “什么时候他们学好了礼,做出了功绩来,阿爹再对他们行封赏。也是借此让天下人都看见,刘氏纵已出了一个帝王,却不曾引以为傲,反而以身作则,将来无论是谁想让阿爹许官许侯,都得想想自己比不比得刘家人与阿爹更亲近,更亲厚。堵了天下人无功而求赏的路,昭示阿爹为帝王的公正。”

  刘元这是让刘邦趁机立起一个榜样啊,刘邦脑子已经闪过了无数的念头,显然在想此事的可行性,最后睁大眼睛看向刘元。

  “贵族他们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处处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他们再高难道就高得过出了一个帝王的刘家。”刘邦才一看过来刘元立刻明白了刘邦的意思,所以说得隐晦却保证刘邦一定听得明白。

  “好,好。他们一直没立过功,这件事就当是他们立功了。”刘邦最近被人缠着甚是头痛,还在想究竟该用什么办法将事情安排好的好,刘元出的这个主意实在是好极了。

  “这男的也就罢了,女的,女的去读什么书来,读了也没什么用。”刘大嫂听着觉得似乎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自然是不反对的,但是让女子去读书那不是浪费吗?

  刘元道:“我能有今日多亏了当初读书识字,大伯母看着我还觉得女子读书无用?”

  ……刘大嫂真的很想无视刘元的,但是刘元这步步紧逼的哪里是她能无视得了。

  “你要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就把你那嘴闭上。”刘太公瞪大眼睛恨不得生吃了刘大嫂了。

  他才刚夸了刘元有本事多久,刘大嫂竟然就说女郎无用,刘元这么有用的孩子还能没用?

  “大伯母可以选要不要让他们都去,要是不愿意,那你带着他们都回沛县。”和刘大嫂这种人是讲不了道理的,干脆只需要给她选择就好。

  “去,让他们去,都去。”刘大嫂立刻改了口。

  如果让几个孙女去读书能留在长安,全都去全都去,她一点意见都没有。

  “太学收女郎的吗?”刘邦倒是反应更快地问起这事,齐刷刷地看向刘元……

  “太学不收,我收啊。我有先生教她们。”刘元立刻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刘邦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不甚确定地问道:“你是有什么旁的打算。”

  “刘家女只出了一个这样的我多无趣啊,该多出几个才是。”刘元这般笑着与刘邦说,刘邦……

  瞄了一眼不少的侄孙女,其中有好几个都比刘元大了,早就到了议婚的时候,但是这么多年打仗,刘家的情况也不稳定,倒是把她们都耽误了。

  “这,这有些东西吧也不能强求,你这样的难得一见,她们再学也不见着能成为第二个你。”刘邦虽然知道不应该泼刘元冷水的,但总觉得自家这闺女不是别的人想学就能学得了的。

  刘元侧过头道:“阿爹在夸我也夸自己,我听出来了。”

  ……明明就是夸刘元的话,刘邦也不怕刘元听出来,但是那一句夸自己的,刘邦哪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