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9节(2 / 2)


  大行天子归葬之后,皇太后便从大明宫迁居到了兴庆宫。迁居之日天子还曾大摆酒席为母亲庆祝,因此招来言官颇多规劝——先帝园陵尚新,新皇便在宫中举筵席,实在大不妥当。可惜天子根本不听。而素以简朴守礼,不喜宴饮游乐著称的太后娘娘,不知为何竟也置悠悠之口不顾,盛装出席了这场为她举办的乔迁宴。

  从他父亲和太母身上,李沅算是看出来了,做人不能太压抑,隐忍也该有底线。压抑、隐忍得太深、太久,一旦解脱出来就容易反弹到失智。

  至于李沅自己,则从小就应那句话——会闹的孩子有糖吃。幼时他亲近祖母,喜欢叶夫人,爱招惹十四郎,这三人刚好住在一处,他便常往祖母的住处去。后来年岁大了,旁的皇子皇孙出于避讳都不怎么去大明宫了,唯独他想去就去——结果不但没犯忌讳,反而因在祖父跟前死缠烂打得多了,而格外有眼缘,格外得祖父欢心。

  到父亲继位,祖母当上了太后,他也一如既往。旁的兄弟想讨太后喜欢都没门路觐见,他一天跑三趟,也没人嫌弃多。

  这一日也是,带上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山间野果,就献宝一样长驱直入,进门不急请安,先道,“太母,给您看个稀罕东西!”

  东西还没看到了,太后就先被他给逗乐了,“我活到这把年纪了,还有什么稀罕东西没见过?”

  便拉他坐下,先问吃过早膳了没——知道这大孙子陪儿子出门打猎,早上才回来。算算时间,当是回去略作换洗,就往她这儿来了。

  李沅便说,在猎场上陪父亲吃过早饭了,父亲还想再猎一天,他就先回来了。又问他昨日猎到的猞猁,底下人可送来了?

  太后便笑言送到了,好大一只。又取笑他,“你说的稀罕物件,莫非就是那只猞猁?”

  “远没猞猁稀罕,山野里遍地都是呢,可祖母您保证没见过。”他便命人将那些野果呈上来,一样样说给太后听,黑色的是桃金娘,多刺的叫金樱子,满身疙瘩的是赖葡萄……尤为稀奇的是,别看长得稀奇古怪,它们居然全部都能吃!

  他一番炫耀,却勾起了太后的回忆。

  “我全吃过呢……那年陪长辈去终南山进香,就住在山院里。那会儿调皮,趁长辈们午歇,偷偷拐带了你舅公进山里去玩。结果遇上山雨,迷了路。你舅公年纪小,吓得直哭,我却全不觉着怕——有什么可怕的,就凭我们俩的脚程,一晌午能走出多远去?家中人定然很快就能寻来。只是腹中饥饿,便跟着山鸟儿一路采了野果子来吃,还留了记号方便家人来寻。后来家里人果然找过来了。此事还惊动了舅舅……”说着便停顿下来,感慨,“……一晃都这么多年了。”

  太后很少提起自己外祖家的事,宫里人也都不提。但太后的生母是公主这李沅还是知道的。太后的舅舅?李沅屈指算了算,莫非是祖父的父亲?原来祖父祖母竟是表兄妹。就祖父待祖母之苛,祖母报祖父之厉,还真觉不出半分表亲之亲啊。

  见太后似乎迷失在回忆中,李沅又想,也许就是这件事令曾祖父对这个外甥女另眼相看,做出亲上加亲的决定吧。最终却是这样的结局,也不知曾祖父后悔了没。

  “原来您都吃过了。”他便出言打断了太后的恍惚,道,“吃过却没惦念过,可见不好吃。我还拿来献丑,真是羞愧。”

  太后笑道,“谁说没惦念过?”便拿了只八月瓜,“最惦念就是这东西,可恨不知谁说这东西叫狗肾,你曾祖母嫌太粗鄙了,我便不敢再提。”

  祖孙二人说笑了一阵子,太后又道,“这东西只生在野山上,你父亲进山游猎了?”

  李沅边吃边说,“没呢,就在渭原上。父亲倒是想上山,常侍们死拦着不让。这是我府上奴才回乡给我带来的土产。”

  太后道,“他确实该节制了。”李沅心想可不是吗?这半年来,他阿爹真是玩疯了。先修宫殿,再修鱼池,在宫里同嫔妃日夜密宴,每逢节庆都想大宴群臣普天同庆。宫里玩够了便去外头游猎。谁阻拦他他都褒奖,但褒奖后该怎么玩还是怎么玩。御史台几个正经当官的,一个个都快被他逼得看破红尘了——寻常劝不听,还可以翻脸;似这种什么劝都不听,却还要表扬你的,你怎么办?只能苦思冥想你这官当的究竟有什么意义了。

  太后又问,“你放府上奴才回乡了?”

  “嗯,让他回去帮我做些事。”便向太后告状——天子几次考校之后他深觉自己无知,便去向柳相求教,谁知柳相不肯教他。他三顾茅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可柳相不但无动于衷,反倒跑到扬州去了。他不服气,心想柳世番无非是阅历比他多些罢了,但凡他能四处去看看,未必不如柳世番。故而派人出去替他探访民情。

  太后听了,很有些哭笑不得,“你又不是他,和他攀比什么?总有他费尽心机来教你的时候,你等着就是。”

  “百闻不如一见,他教也不如我自己知道嘛。”

  “说得好。”太后笑道,“回头我替你说说——日后你想出门,只管放心大胆的出去。就别草率差遣家奴出去了——你府里下人在你眼前只是奴才而已,可放到外面去却是景王侍从。底下人还不知该怎么巴结呢,他们岂不趁机作威作福?一旦闹出什么事来,坏的可都是你的名声。万一再同地方上的刺头儿起了什么冲突,你管是不管?”

  又感叹,“你们这些王孙公子,最容易以亲疏远近待人,分不清奴仆和臣僚。殊不知,臣僚再不贴心,也是有家乡父母的。纵使是给你办事,出门一报名号,也都是某某籍贯某某姓氏。不惜羽,坏的就是自家门楣和名声。奴仆呢?顶着主人家的名号,没什么名声可珍惜,倒是方便狐假虎威。一旦到了你看不着、管不到的地方,就要兴风作浪。所以别贪图奴才懂你的心思,用着趁手——该用臣僚的地方,还是得用臣僚。”

  这一番话如醍醐灌顶,李沅由错愕至恍悟,懊恼道,“您教训的是,我该早些求太母指点的。”

  太后笑道,“可别!你这就够叨扰我了。”说归说,心里还是受用的,便又道,“你也别怪柳承吉躲你,他身为宰相,有些事不能不避讳。”

  “孙儿明白。”

  “明白你还总追着人家。”太后说着就又想起什么来,笑道,“……一说我就想起了,他家里似乎有两个颇有名气的女儿?”

  李沅捻了枚桃金娘扔到嘴里,“您别冤枉我啊——我可不是为了这个。”

  “知道。”太后眼睑一垂,露出些似笑非笑的意味,“我也是恰好想起来——柳承吉这个人啊,空有一颗玲珑剔透心,奈何没一把玉壶来成全他。”

  “这又说到哪儿去了?”

  太后笑道,“说柳承吉呢——你还没娶正妃吧?”

  李沅缠上柳世番,当然不是为了他闺女。来探望太后,就更不是为给自己讨老婆了。

  但察觉到太后有此意向,他也没有放着便宜不占的道理。

  立刻便道,“还没——我都快十八了。”

  太后失笑道,“你一个男人,竟也着急娶妻?”

  “哎,人生大事嘛,焉能不急。不过也不是着急——就是怕遇上合适的,长辈们却把我给忘了。”

  “放心吧,忘了谁也不能忘了你。”太后乐得不行,“行了,太母替你记下了,你且安心吧。”

  李沅确实尚未娶妻。房里倒是有几个父母安排进去的侍女,想来也算是他的姬妾。然而和旁的血气方刚、**的少年不同,李沅天性跳脱爱玩,富有创造力,更有行动力。女色之于他,是穷极无聊时才会拿来打发时间、耗磨精力的选择。而那几个姬妾都没美到能令其女色平添趣味的地步,能力和性格也都索然寡味得很,故而一直被李沅丢在一旁。

  今日忽的提起他的婚事来,李沅不由就起了兴趣,心想柳世番这个一本正经的老滑头,也不知会生出什么样的女儿来——以他家的姿容,想来女儿的容貌也不会差,就是不知性格如何。应该不会是个女夫子吧?

  嗯……还是设法打探一下吧。

  “柳家两个女儿?太后相中了柳家的女孩?哎呦,阿弥陀佛,娘娘果然疼你。我还忧心该怎么提这件事——”听李沅问起此时,王德妃几乎喜极而泣——先帝在时,东宫太难做了,跟朝臣多说句话都得留神被斥责居心不正。直接导致东宫连儿子的婚事都不敢提。如今虽说苦尽甘来,敢催促了,但这位小家碧玉出身的皇妃早已有了心理阴影,还真拿不准该定个什么门第,才能既称心如意,日后又不招惹猜忌。

  一听太后有意做主,中意的还是宰相女儿,简直求之不得。

  “柳家两个女儿都不差。大的叫云秀,是原配所遗之女。我虽没见过,却常听人提起——说是容貌之美比其姨母郑国夫人令狐韩氏更有过之。早些年柳家太夫人去世,她守孝出家,这些年却不怎么听说她的消息了,倒是被她的妹妹盖过了风头——她妹妹名叫云岚,父亲自不用说,母亲出身荥阳郑氏东眷房,也是宰相的孙女。这孩子天生富贵命,前些年柳家有难,竟有仙女儿下凡来救她,还赐她锦衣。连薛王见过她,也说她命格贵不可言。听说容貌也很不俗。”

  这真是不问不知花开,一问满城飞红。

  连他这个说不好官话故而不怎么交际的阿娘都如数家珍,可见柳家这两个女儿名气有多大。

  李沅总算明白太后那句——柳世番有冰心,却没有装进玉瓶里的命,究竟是什么意思了。柳世番清高得连话都不愿和他多说又如何?身旁还不都是汲汲营营之人。他前小姨子要帮他大女儿博富贵,他老婆要帮她二女儿博富贵,都绞尽脑汁把女孩儿往他家里塞。也不知柳世番知悉后会不会吐血。

  李沅忽然感到很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