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84节(2 / 2)


  事情做多了,反倒是弄巧成拙。那个时候的刘备,绝不可能会想到曹盼会有今日之为。

  “亮,心中有愧。亮,对不起她。”诸葛亮直白地道破此时他对于曹盼的心情。

  “朕知道。”刘备没有问诸葛亮当日为何没有察觉此事,可是,他明白,诸葛亮从知道这件事的那一刻起,满心对于曹盼的愧疚,怨恨自己,都将无法消除。

  “孔明,朕时日无多了,大汉,朕欲托付于你。”刘备听着诸葛亮说完,便也道了自己想说的话,他会这样急急的召诸葛亮前来的原因。

  在没有关羽与张飞还有赵云对曹盼做这样的事情之前,诸葛亮知道刘备召了他来是要托付后事,但是诸葛亮选择了把这件事一五一十的告诉刘备,也是给了刘备思虑的机会。

  刘备握住诸葛亮的手,“孔明可愿意将来如辅佐朕一般的辅佐阿斗,匡复汉室,平定天下,还百姓一个安乐太平?”

  “陛下当知,亮对拙笄有愧。”诸葛亮重复地提了这一句。

  然而刘备道:“那又如何?军师爱她之心从来不减,或许因着此事,因愧而更爱,但于国家,于大义之前,从此军师如何选择,朕相信以后的军师也会如何选择。”

  这样全然信任的模样,诸葛亮唤了一声陛下,刘备咳嗽一声,再问与诸葛亮道:“孔明可愿?”

  一句可愿,是征询诸葛亮的意思,诸葛亮眼眶泛红,却没有立刻地回答,刘备也不急着催促,再次问了一句,“君才不逊于曹盼,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孔明可愿?”

  “陛下,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与刘备跪下了,郑重地承诺,刘备露出了一抹笑容,如诸葛亮其人,一言九鼎。

  刘备再次扶起诸葛亮来,与诸葛亮道: “早年兴兵攻打汉中也罢,这一次打孙权也好,皆因未听军师所言,方有此败。朕,对不起军师啊!”

  “陛下不可如此,是臣,没能拦住陛下。”非不想拦,是拦不住。

  刘备眼中带泪,“军师切不可这般说,过在于朕,非是军师。”

  “去,让阿斗和李严来。”刘备吩咐人去叫刘阿斗与李严来,说着咳嗽了起来,诸葛亮唤了一声陛下,刘备拍拍诸葛亮的手,很快刘阿斗与李严走了进来。

  刘阿斗与李严走了进来,与刘备行以大礼,刘备道:“朕去后,军师为丞相,李严为副。共持国事,复兴汉室,不可忘。”

  “陛下放心,臣必不敢忘。”诸葛亮与李严同作一揖而道。

  刘备冲着少年刘阿斗招了招手,“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与丞相见礼。”

  刘阿斗听话地朝着诸葛亮作一揖,“亚父。”

  诸葛亮与刘阿斗还以一揖,刘备道:“军师,朕之所言,皆自肺腑,若有一日,他无能领国,军师取而代之,朕只盼这江山天下,能够一统,百姓得以安乐。朕不能成,望军师可成。”

  “陛下,臣必竭尽全力,为陛下荡平天下,还百姓一个安乐。”诸葛亮郑重许之,这是刘备的心愿,又何尝不是他的。

  “好,好!”刘备笑着说。“子龙待朕一片忠心,朕请以子龙厚葬。”

  “当之。”无论赵云做了多少对不起他的事,人即一死,百罪全消。赵云那样的人,理当厚葬。

  得了诸葛亮的理解,刘备露出了一抹笑容。随后,刘备逝于白帝城,以其子刘禅继位,诸葛亮为相,李严为副,益州大事,由诸葛亮主持。

  此消息传扬天下,曹盼最关注的却是,“赵子云自刎而死?”

  “是,于夷陵大战之际,臣照陛下的吩咐射杀赵云,赵云死里逃生,在刘备病重的消息传回成者前,赵云自刎死于诸葛孔明的榻前,随后诸葛孔明才赶往白帝城。”奉曹盼之命前去添没加醋,甚至是寻机会射杀赵云的人,这便回来复命了。

  曹盼站了起来,来回的跺步,“朕让你说的话,你说与赵云听了?”

  “说了,臣确定赵云一定听进去了。”这般肯定,曹盼点了点头。

  挥袖让其退下,曹盼自思量赵云为何自刎?难道,赵云当日南阳发生的事都告诉诸葛亮了?

  如此念头一闪而过,曹盼勾起了一抹冷笑,赵云,是在听闻刘备病重之前决定自刎死于诸葛亮榻前的呢?还是在之后才决定的?

  关羽、张飞、赵云,这三个月,曹盼笃定了只有赵云会有可能跟诸葛亮承认他曾所为之事。因赵云当日的手下留情,更因,赵云与诸葛亮交好,赵云者,儒将也,心怀仁义,远胜于关羽,张飞。

  诸葛亮待人以诚,他对赵云越好,赵云心中有所感,也必会记在心上。她倒要看看,赵云能不能一辈子不说。

  可是,这个时机,赵云选得太好了,以自刎谢罪,还在诸葛亮的榻前,人死如灯灭,哪怕诸葛亮因知晓他做下的事而心神受震,赵云一死,也必然不可能再怨恨于一个死人。

  而刘备,此事,以诸葛亮的性子,赵云自刎于他的榻前,此事刘备一定会问诸葛亮,诸葛亮根本无须刘备来问,必将一切坦然告之。

  莫说是刘备了,就算是曹盼自己,面对智谋如诸葛亮的臣子,在那样的时候,明摆着能与曹盼抗衡的人就只有诸葛亮。为了天下,刘备一定会表现出对诸葛亮的全然信任,以天下而相托。

  诸葛亮,纵知刘备有七分真心,三分假意,然以天下相托,诸葛亮就一定会立誓,此生必匡复汉室,否则,他便不是诸葛亮了。

  “赵云,刘备啊,活着的时候你们算计不过我,临死了,倒是把我算计尽了,将诸葛牢牢地套在益州,好啊,不就是想看我跟诸葛斗吗?你们就好好睁大眼睛地看看,我们是怎么斗的。”

  望着天,曹盼一字一句地说着,听在身后的胡本耳朵里,只觉得一身热血都被挑起。

  “来人,往政事堂说一句,让他们安的排人出使益州,代朕给刘备上柱香。”曹盼这般地说。

  政事堂诸公很快收到了消息,荀攸道:“代陛下给刘玄德上香,刘玄德倒是颇叫陛下另眼相看呐。”

  周不疑道:“不疑愿往。”

  本来曹盼要让人出使益州让荀攸觉得太把刘备当回事了,周不疑竟然还想亲自去,他可是大魏的相国,尚书右仆射。

  钟繇道:“这是不是过于郑重?”

  “陛下意不在刘备。”周不疑道了这一句,“来日,益州说话算数的是人是诸葛孔明。刘备一死,由诸葛亮孔明来执政,局面必将大变。”

  所以说,上香是假,打探虚实是真。

  荀攸道:“那也不必你去。”

  纵然曹盼想让人去打探虚实,也不必非让周不疑去不可。周不疑看向荀攸道:“不疑是想再去会一会诸葛孔明。”

  昔日会过一次,如今周不疑更想看看,诸葛亮变成什么模样了?见过了,心里有数了,将来应对起来更胸有成竹。

  对于诸葛亮之事,因他与曹盼的关系,更因曹盼表露的态度,一个个都不愿多谢。周不疑也知道他们都要避讳,但是,周不疑是真的想去,见一见一别十余年的人。

  “不疑与陛下自荐。”周不疑跟诸公说了,这便准备觐见曹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