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8节(2 / 2)


  顾淮之不服,加上天下已定不用再受乱世之苦,顾淮之心情大好,一时促狭之心大起,飞快地对他爹做了个鬼脸。

  这熟悉的蛋疼感觉……顾琉不由有点头疼,赶紧挥手打断了顾淮之,严肃地警告他,“打住,你可千万别学你小叔,不然的话,我真的得少活十年!”

  顾玦还在一边笑着看热闹呢,冷不丁地就中了一枪,赶紧跳出来为自己叫屈,“学我怎么了?我有哪里不好?你绝对是嫉妒我名声比你大!”

  顾琉冷漠地给了顾玦一个呵呵,“你的性子好不好,你自己心里没数?”

  眼看着在这大喜的时候就要上演兄弟互相伤害的惨剧,顾毓暗中伸手一拍顾淮之的背,顾淮之会意,连忙打圆场,“唉,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现如今,我彩衣娱亲竟然还要挨骂。这到底是人性的……”

  话还没说完,顾淮之猛然意识到自己这话说得太顺口了,赶紧闭嘴,成功将顾琉的注意力拉到他身上来。

  在顾琉再次开口之前,顾淮之抢先一步领着弟弟妹妹开溜,瞬间就没了踪影。

  顾琉好气又好笑,看着几个孩子的背影,忍不住摇头笑骂一句:“臭小子,长大后还没个正行了。”

  顾玦和顾淮之感情是真的好,闻言立即反驳道:“我看这样正好。十六岁的少年郎就该朝气一点,淮儿小时候总待在爹身边,学了一身养气功夫,看着倒像是那么回事,但想想他的年纪,你们不心疼?”

  顾琉原本还准备教育一下弟弟,没想到却被弟弟反教育了一回,重点是顾玦这回还真没说错,就连一旁的lt;/顾玄也忍不住点头,“当初我对淮儿,确实有点太过严苛。”--

  顾淮之还不知道他心血来潮皮了一回后还引发了一场长辈们关于教育孩子的反思,这会儿他正带着顾凝之他们来到了后院,一一向他们介绍,这些院落当初都是谁住的。

  顾凝之和顾洄之也长成了半大少年,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听完顾淮之的话后,两人一人牵着顾泽之,一人牵着顾灼华开始了他们的探险之路。

  顾淮之体内住着的到底还是一个成年人的灵魂,再皮也没办法参与他们的幼稚游戏,见他们几人的随身小厮和婢女跟了上来,顾淮之仔细吩咐了他们几句,还是转身回了前院,想听徐道宏说一说这场历史性决战背后的波云诡谲。

  说实话,早在收到梁肃无法逃亡死在乱箭之下的消息后,顾淮之就隐隐有所怀疑,堵了梁肃后路的那个鬼才,就是他舅公。

  这种熟悉的背刺手段,和他舅公的带路党卧底人设多符合啊!

  当然,顾淮之问得也十分有技巧,“也不知当日是何人如此神机妙算,提前堵了梁肃的退路,真乃神人也!”

  上来先吹一通彩虹屁,总比说心里话让人打死好。

  接下来,徐道宏的回答,让顾淮之瞬间有点飘,觉得自己可以把半仙的名号从他阿公那里抢过来戴到自己头上了。

  徐道宏面色如常地听完顾淮之的彩虹屁,语气也十分平淡,好像在说“我就是顺手理了理衣裳罢了”,说出的话却是能让梁肃气活,“梁肃用秦宇变法,朝中官员多有不满。赵冀攻城,不少武将早就无心恋战,我趁机游说他们,让他们反戈一击,断了梁肃的后路。”

  说完,徐道宏还感慨了一声,“梁肃之败,四分败于赵冀,还有六分,亡于他自己。”

  语气情真意切,十分为梁肃感到惋惜。要不是顾淮之刚刚听他自爆是他在最后关头坑了梁肃一把,都要信了他对梁肃还有一丝君臣情义了。

  顾玄同样叹了一声:“内政大乱,亡国之本。”

  每当这个时候,顾淮之都觉得应该是自己的脸皮还不够厚,所以才和他们格格不入。

  大佬的内心世界,果然让人看不明白。

  寒暄完毕,接下来就是正题。

  徐道宏这次过来,一是为了见亲人,二则是有事与顾玄相商,事情还不小。

  顾淮之看到他拿出来的东西后,差点没绷住脸上镇定的表情。

  徐道宏这次来,带来了一份据说是赵冀马上要实行的新官制。这个消息还没放出来,徐道宏自己想办法弄了一份出来,这次过来也是想找顾玄商量一下这份新官制有何利弊。

  顾玄还没说话,顾淮之心内已经弹出了无数个卧槽。

  这份官制,他熟啊,后世只要学过历史的看了都眼熟,大名鼎鼎的三省六部制啊!

  第46章 科举

  提到三省六部制,顾淮之下意识地就想到了存在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心里不由咯噔一声:不会吧?难不成真有牛人想出了科举制度?

  说实话,顾淮之现在心里很纠结,学过的历史告诉他,科举制度比现如今的九品中正制要好得多,举孝廉这类行为并不是特别靠谱。问题是,顾淮之现在可是士族,他比谁都清楚,科举制度的出现,对于士族而言是什么样的打击。

  顾淮之犹豫纠结中,那边顾玄已经和徐道宏聊上了,“三省六部制,这官制倒比以往更加清晰一些。不过仔细一想,提出这制度的人,倒是十分尊崇皇权。”

  都是官场混了多年的老狐狸,顾玄和徐道宏一眼就看出来这份官制明显透着削弱大臣权利,集中皇权的气息。顾玄更是奇怪一点,忍不住询问徐道宏,“这样一来,丞相也没了?”

  徐道宏见了这份官制的第一想法也是这个,后来仔细打听了一下才明白,“当然有丞相,而且还不少。据说,尚书中书门下内书等省的长官,都可称丞相。你说说,就这么一看,丞相就至少四个。有的省还不止一个长官,搞得丞相跟地里的菜苗似的,一抓一大把。”

  顾玄不由失笑,“这是要分相权,收拢皇权,不管坐在龙椅上的人是谁,都不会拒绝这个建议。大势所归,你我也不必白费唇舌阻止这事,应下便是。往好一点的地方想,指不定我俩都能当丞相,这不也免了许多相位之争了吗?”

  徐道宏同样无所谓,“只是东西多了也就不值钱了,封了相也没什么可高兴的。不过应该有不少人高兴,比如林家,现在跳得正高,想为自己谋划一个丞相之位,当真是想得太美,那么多功臣,新帝怎么可能封他这么个前朝之臣当丞相?现在用这个官制,林家那位有声望,又是一流士族,给他一个丞相之位安抚前朝降官之心也不是不行。”

  顾玄听到徐道宏提起老对头,忍不住又是一笑,“他还惦记着丞相之位呢?”

  “那可不,当年你和他争相位,他惨败于你之手,记了多少年仇呢。你以为他就这么放弃了?不过那家伙关键时刻就是缺点魄力,你说说,我们都在乱世尚未开始时就已看好了明主,他倒好,一直守着京城不挪窝,兴朝皇室在时就侍奉兴朝皇室,梁肃攻下京城又侍奉梁肃,这回赵冀攻城,也是他先率领人开了城门,说起来也算是有大功,就是这行为让人不耻。”

  顾淮之听了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一句:您还说别人呢,当初您不也是一样一直致力于当带路党的吗?

  要是徐道宏能听到顾淮之的心声,定然会理直气壮地回他:老夫当然不一样,我那是背主投敌吗?明明是一直在为主君的霸业做贡献!

  当然,徐道宏也没有读心术,不知道顾淮之这会儿正在腹诽他,继续向顾玄吐槽林家家主。

  提到林家,顾淮之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当初离开京城时,小叔好像跟我提起过,说是林家和我们顾家有旧怨,还有个年纪跟我差不多的神

  童?现在应该到了弱冠之年了吧?”

  --

  顾淮之这么一说,顾玄也想起来是还有这么个人,这些年一直在云州,都要忘了林家这个老对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