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8节(2 / 2)


  有人欢喜有人愁,表格填写起来确实十分简洁,但因为责任到了个人,底下检校等人的任务却变多了,责任也更重,心中难免有些计较。但元熙帝对表格再三称赞,他们心中就算不乐意也得憋着。后来发现用了表格后,上司想把锅往他们头上甩也甩不成了,这帮人又转忧为喜,乐呵呵地接受了这种方式。

  最憋屈的是卢主事,他还等着顾淮之跌个跟头呢,结果人家转头搞了个大新闻,还在元熙帝面前露了脸,又得了百官的认同,卢主事本就是个气量小的,愣是把自己给憋病了,倒是又让人好好嘲笑了一番。

  顾淮之六年未回京,早先的名声已经有人逐渐忘了。哪怕这几年青州在京城很火,顾淮之的名字时不时也出现在京城,但其他人总觉得传言有夸大其词的地方,并不觉得顾淮之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

  结果顾淮之一回京城,就改变了所有官员的记录方式,还接连得了元熙帝的夸奖,这就十分让人眼红了。心眼小的直接酸成柠檬,心眼大的不当回事,反而夸上一句不愧是当年冠盖京城的顾家玉郎,有这样的本事才对得住他那张完美无瑕的脸。

  至于与顾淮之交好的,那自然是毫不客气地过来敲竹杠,让顾淮之好好请上一顿。

  徐晖去了大理寺,因为断得一手好案,这几年升迁也快,现如今已经是大理寺左寺丞,在京中名声极好。郑文襄则去了刑部,陆平章冯适等人各有发展,顾淮之回京之时已经一一见过。

  现在顾淮之出了回风头,这帮家伙也坐不住了,打着为顾淮之庆祝的名号来顾淮之这儿骗酒来了。

  第109章 使臣

  多年未见好友,顾淮之心中亦是喜悦,酒水自然备得足足的,徐晰见了立即叫好,毫不见外地要顾淮之再送他几坛酒让他带回家去慢慢品。听得一旁的徐晖简直想把他的头按进地里,有这么个不着调的亲哥,徐晖那张本就十分严肃的脸,更严肃了。

  偏偏徐晰还就爱逗徐晖,见状立即乐了,一副哥俩好的架势把徐晖按在椅子上,嘴上也没个把门的,张嘴便是玩笑话,“难得大家有空相聚,做什么这般严肃?这酒你要是不想要,回头别来找我讨。”

  说完,徐晰又看向顾淮之,卖弟弟卖得十分干脆,“别看他面上正经,实则抢酒抢得比谁都厉害。早先时候我从你这儿讨的酒,一半都进了他的肚子!”

  这位坑弟弟也是坑出经验了,吐槽完后立即往顾淮之身后一躲,避开徐晖的死亡凝视。

  顾淮之难得见徐晖情绪起伏这么大,颇觉有趣。其他人早就笑开了,多年未见的隔阂一扫而空。

  除了徐晰外,其他几人都有官职在身,众人言谈间难免提到朝中之事。提到此事就顺便夸一句顾淮之,郑文襄最会学以致用,觉得表格十分好用后,让家中管事也学了记录方法,眼下郑府记账方式大变样,还真轻省了不少。

  徐晰闻言,拍着桌子高声叫好,心中还颇为遗憾,“妙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回头就让管事也这么干!”

  说来说去,将最近京中的大事儿都讨论了个遍,最后落到了不久后的外邦来朝之事。

  大齐统一天下后,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颇有几分盛世之景。往年战乱,胡王还会趁机过来抢掠一番。而现在元熙帝手下兵精马壮,胡王根本讨不了好,哪怕心里再憋屈,也在大齐的精兵铁骑之下认怂了。元熙帝可不是前朝那些软脚皇帝,碰上胡人就腿软,听了胡人犯境就想着赔款议和。

  这几年百姓恢复了元气,税收也慢慢上来了,国库自然跟着丰盈了不少。元熙帝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胡人这时候还跳出来捋虎须,那不就是上赶着找打么?

  元熙帝亲自点了十五万精锐,命福王统兵,将胡人一通爆锤,锤扁了胡王不说,还把他的部落一分为六,现在胡人都乱成了一锅粥。

  胡人那边老实了,西域那边的小国也就动了心思。当年西域与汉人相互通商,商路很是繁华。一直到近两百年,汉人战乱不断,胡人趁机搞事情,多次在商道上行劫匪之事。一来二去,两边的通商就这么断了。

  现在胡人元气大伤,被福王赶出老家重新找聚居地,消息灵通的西域诸国顿时欢欣鼓舞,他们那边还流传着中原富庶繁华的故事,对中原的丝绸瓷器与茶糖等东西十分向往。这些东西可都金贵着呢,在他们这儿只有王族才能用得起。想到那些精美绝伦的器具,西域诸国内心愈发瘙痒,在听到胡人被大齐干翻了,这些小国的王族还开了个会商议了一番,最后拍板决定,派使臣去大齐看看,最好能谈一谈继续通商的事情。

  现在大齐很给力,其他人不敢搞事情,恢复通商后,他们也能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于是,元熙帝就接到了各国的上表,说是有意派使臣前来京城瞻仰一番大齐的繁华。

  这等长脸的事儿,大齐必须答应啊。

  在顾淮之回京之前,鸿胪寺就已经在准备接待使臣等一系列事宜。算算时间,使臣也该进京了。

  顾淮之进户部后专心搞改革,没仔细去琢磨其他部门的事儿。

  现在听到西域诸国使臣进京的消息,顾淮之心中不由一动,脑中就想到了四个大字:丝绸之路。

  通商的好处自是不用多说,钱要流动起来才能刺激经济,看看现在的青州就知道,刺激经济发展能对百姓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

  当年的商路地图还在,不用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通这条商道。这回使臣进京,走的也是这条商道。若是能继续和西域通商……

  顾淮之只要一想到其中的利润,就有点坐不住了。商业是顾淮之的老本行,个中的弯弯绕绕心里门儿清,可以说只有他坑别人的份,别人想坑他,没门。加上顾淮之现在又管着朝廷的钱袋子,怎么着也得为国库多拉点银子进来。一则是促进双方合作共赢,二则,顾淮之这个户部侍郎也要刷点功绩不是。

  另外,顾淮之心里还有自己的算计,现在的造船技术,根本造不出能横跨大西洋跑去美洲的船。丝绸之路那边,当年汉朝的丝绸瓷具可是通过这条路去了罗马。要是顾淮之没记错,罗马就是后世的意大利,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也是意大利人来着。

  不管以后如何,能不能与罗马保持往来,就说眼下,西域那边也有不少顾淮之眼馋的好东西,比如夏天必吃的西瓜呀,可以酿葡萄酒的大葡萄啊,说到这里,顾淮之忍不住又发散思维了,现在葡萄酒好像还没人酿来着,要是自己酿了出来,单凭那卖相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捧着银子排队等着买,挣得多还不浪费粮食,多好!

  作为户部侍郎,顾淮之真是为国库操碎了心。

  西域诸国的使臣们还不知道大齐官员中有一个自己人,他们一路进了大齐境内,到了凉州府城后,便见识了一样名为驰道的东西,坐上去后马跑得飞快,赶路时间瞬间减了一半。他们心中暗自称奇,便磕磕绊绊向人打听驰道的事儿。结果不用多说,自然是听了一耳朵的大齐官员对顾淮之的彩虹屁,顺便还向他们科普了一下顾淮之在青州的丰功伟绩。

  使臣们一听,觉得这位顾大人真是个做生意的奇才。西域诸国疆土小,不少国家就是靠通商当中间商赚差价,没大齐那么多讲究,不少官员都是商人出身。因着国王有心同大齐通商,这回派来的使臣都是精于商道的能干人,一听顾淮之的操作就知道这位是商业奇才,觉得自己等人到了京城后,或许可以找这位顾大人谈谈通商的事儿。

  听说这位顾大人现在正在户部,就是管钱的,想来也是能说得上话的。

  两百多年没通商,西域使臣们对汉人王.朝并不是非常了解。

  等他们到了京城,见了巍峨的京城,鳞次栉比的街道和络绎不绝的行人,心下更为京城的繁华所震撼,觉得自己带来的礼物可能有点配不上汉人皇帝。

  鸿胪寺对这帮西域使臣还挺客气,提前准备好了通晓西域语言的官员在其中作为翻译,一方有意展现天家气度,一方特地过来拍马屁,双方一拍即合,配合得十分精妙。鸿胪寺一提到元熙帝,使臣就特别上道开始夸个不停,“皇帝陛下英明神武,赶走了作乱的胡人,我等小国心驰神往,特来向陛下道谢臣服。”

  得,啥都没说呢,人家就主动表示要臣服了。鸿胪寺官员心里挺不得劲儿,觉得还没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过官员们心里也是高兴的,这回来了十多个国家的使臣,完全就是大齐威震寰宇,引得四方来贺。他们再和礼部商量商量,把场面弄大一点,史官那边也好吹一波“万国来朝”不是?这可是大大在元熙帝面前露脸的事儿,危险系数极低。使臣们在鸿胪寺官员的眼中已经自动变成了行走的功绩,就等着陛下的赏赐了。

  却不知道西域那边国家众多,有的国家领地就那么一座城,还不如大齐的一个府城大,所以国王一抓一大把,臣服不臣服的也无所谓,只要能带来利益就行。换句话说就是,谁有钱谁是爹。

  鸿胪寺官员正听使臣的彩虹屁听得高兴呢,心里还夸使臣们上道,结果就听使臣吹完元熙帝的彩虹屁后,话锋一转问他们,“我们一路走来,听闻户部有个顾大人,治理百姓十分厉害,也很会做生意,不知道我们有不有机会见见他?”

  鸿胪寺官员差点没稳住脸上的笑容,咋滴,是我们鸿胪寺没招待好你们还是怎么回事,干嘛一张嘴就问户部的人呢?问就问吧,瞧瞧你们说的,这是人话吗?人家顾大人堂堂世家子弟,被你们说很会做生意,你们这是夸他还是骂他呢?

  鸿胪寺官员觉得自己遇到了一群憨货,想到要是这帮憨憨在元熙帝面前也这么不会说话……那画面太美,鸿胪寺官员想想就是一头冷汗,赶紧给这帮土鳖普及了一下大齐的常识。

  使臣们还奇怪呢,原来夸一个人会做生意还是侮辱人的话?但是那位顾大人,是真的很会做生意啊。这年头儿,说实话都不行了?

  被使臣们惦记着的顾淮之冷不丁打了个喷嚏,暗自琢磨,使臣们应该已经在鸿胪寺安置下来了吧,自己要不要找个理由去见见他们套套话呢?

  第110章 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