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2节(1 / 2)





  “不就是漆器么,有什么大不了的?”林妙瑷依旧不解。

  “剔红是雕漆的一种,需要在器物上一遍又一遍的堆砌出一定厚度的大漆,然后再一点点的雕刻需要的图案,最后再取出多余的朱漆,程序相当的繁琐,制作过程相当困难,所以每一件剔红都是惊世之作,凝聚了匠人的心血。”

  林妙瑷不明所以:“所以呢,它很贵重,你才将它送给我当嫁妆么?”

  林母摇摇头:“不是因为它的贵重,而是因为它的难得。经营婚姻,如同雕刻一件漆器,需要你用心,也极费心力,耗时良久才能得到

  一件难得的作品。母亲特将它送给你,是希望你能用心对待你未来的夫婿,就如同这工匠用心雕刻漆器一般。”

  林妙瑷看着漆器上繁复的花纹,似懂非懂。

  不过,再看向镜中时,她的眼神中那抹天真消失了,虽然依旧有迷茫,不过一个小妇人的模样出现在了镜中。

  “要用心对待……”她喃喃重复。

  第152章

  一个月后,林家嫁女,十里红妆,林妙瑷怀中抱着母亲送给她的漆盒,坐在轿中,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

  镜头切换到了现代,依旧是这个漆盒,它静静的躺在一家古董店中。一对夫妻走进店里。掌柜的起身迎接:“二位想要挑一点什么呢?”

  那位先生说道:“咱们要不去玉器店看看,送女儿一对玉镯如何?”

  女士摇摇头:“咱女儿什么都不缺,送这些没有什么多大意思,还是看看这些老东西。”

  两人逛了一会看见了那方漆盒,不约而同的相视一笑:“掌柜的,这漆盒给我看看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哎哟这可是好东西呀,这上了些年头,是明朝的老东西,过去这就是大户人家嫁女儿的陪嫁,你瞧瞧,虽然有些年代了,却保存的十分好,送孩子是极佳的选择呢。”

  两人付款以后,镜头转换到了女孩结婚当天。

  “孩子,这漆盒送给你当嫁妆,祝福你的日子就跟这漆盒上的图案一样,花开富贵,花团锦簇。”

  女孩接过了漆盒,眼神和两百年前的那个女孩重合。

  影片结束。

  灯再度亮起,主持人迟兴说道:“哇,这个故事串起了两百年前和今天,讲述了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这精美绝伦的漆盒都象征了人们对于婚姻的美好想象,不得不夸一句,嘉瑜,你在这短片中的扮相都好好看!”

  任嘉瑜莞尔一笑:“多谢夸奖,当初我看见这个漆盒的时候便想到了这个故事,因为它同时也可以作为首饰盒,我就想,如此精美的一个首饰盒,一定非常珍贵,由母亲传给女儿,再这样一代代传递下去,所以这件古董非常让我感动,因为我自己也是女儿,也对婚姻、爱情,充满向往。所以能成为这件明代牡丹花样剔红雕漆盒的讲述人,我非常荣幸。”

  这话一出,观众都忍不住给她鼓掌,虽然整个故事拍的有些单薄,不过点出了传承,也挖掘出了剔红作为嫁妆的用途,也算是相当不错了,加上任嘉瑜在片中的扮相让人眼前一亮,总体也算是相当不错了。

  主持人又说道:“这便是我们今天呈现的两部影片中的其中一部,第二部 是靳木桐带来的作品《姬非与小白》,大家期待吧?”

  “期待~”演播大厅中的观众稀稀拉拉的回应道。

  灯光再次暗下,幕布徐徐拉开。

  唐.贞观五年。

  古色古香的字幕,将人拉回到了大唐盛世。

  林荫小道上,一辆马车行进的速度不慢,可车中的那人似乎已经承受不住马车的颠簸了,车轮压过石子,马车颠簸了一下,那孩子被颠的醒了过来。

  “我是罗国国王第十个儿子,我被父王选中成为大唐的质子……”

  镜头闪回,侧妃在自己的夫君面前苦苦哀求,求他不要送走自己体弱的儿子,只可惜,君王铁了心要送走这个自己并不宠爱的妃子的孩子。

  于是,姬非只能泪别母亲,抱病上路。

  “你们,欺负一只可怜的小狗,算什么男子汉?”

  “给它点……食物,救它……”

  “小白……”

  “小白,我只是个质子,入京以后命运未卜,我不能带你走,你好好的去吧。”

  “我没有亲人,没有家,不过有人护着,这里便也能成为我的家。”

  --

  故事一点点的推进,小白从远远的护着那个被人欺辱的质子,到后来终于来到了姬非的身边,每天跟着马车护送他去太学,又后来,姬非入朝正式成为宫廷宿卫质子,见习唐礼,逐渐来到了御前侍候。

  唐太宗对这个从罗国来的质子十分欣赏,将他的职位一提再提。

  小白这些年来见证了姬非的成长,甚至见证了他立府成亲成家,以前的那个无家可归的弱国质子,终于在唐朝都城长安找到了自己的栖身之所,身边有了贴心人照顾,它也年迈了,不再随时都跟着。

  而贞观十五年时,唐太宗开始实行质子轮替制,有意将在京城已经待了十年的质子放回故国。

  罗国国王发来信函,要求姬非离开京城,换宠妃之子,三皇子来京城。

  姬非拒绝回国,因为他早就得到消息,如今朝野上下被父王的宠妃把持,外戚干政,十分严重。就连王后之子的太子也被废,他的母亲也于多年前去世。

  这个时候让他回去,大概是因为宠妃忌惮他以质子身份,在唐朝获得重用,权势名望盖过自己的儿子。

  他回去,只怕再无容身之所。他本无意王位,对故国也了无牵挂。回去,不如留下,在长安有妻儿,有小白,有他的家。

  姬非禀明皇帝,自己愿意终身留在京城为太宗效力。

  皇帝原本就重用姬非,自然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