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_285





  那卓俊郎为何被参?还是因为顾麟笙当年奉命攻打风族的纠葛。

  卓俊郎参考了前朝史官记述和地方记载,还托人到了风族去探问,最终将事情如实记述,毕竟严格说起来,还是暴君的错,而且既然奉命修史,自然得不愧于心、不愧于悠悠后世。

  这就被人抓住了把柄,参他污蔑帝王先祖,是存了反心,是对陛下不满,是动荡楚朝立国之基。

  连着三顶大帽子一扣,卓俊郎就算自认无愧于心,也登时跪在了朝堂上。

  顾烈仔细一看,这言官还是个老熟人。

  前世楚初五年,狄其野临死前的那场未央宫饮宴中,跳出来挤兑狄其野,被狄其野反口骂得暴跳如雷的,就是这位杜大人。

  当时狄其野怎么还口的来着?对了,他说:“这位是刚参了我‘言行放浪,不堪王侯’的杜大人?我久不上朝,不大记得杜大人的音容笑貌。”

  前一阵,想要个地方实缺,托人求到了敖一松那里,敖一松又求了狄其野,最后被顾烈一言否决的,也是这位杜大人。

  凭良心说,这位杜大人,不是前世攀咬狄其野攀咬得最狠的,但谁让他在狄其野临死前强要出头,让顾烈记得是清清楚楚。

  这位杜大人好不容易找着了抛头露面的机会,他可是为了陛下祖父顾麟笙喊冤,谁都不敢反驳他。此时面上是一派慷慨激昂,见卓俊郎跪了下去,更是眉飞色舞,心里觉得这回是十拿九稳,陛下必然会记得他。

  他哪里想得到,陛下记了他两辈子。

  顾烈忽然点了狄其野,问:“定国侯以为,此事怎讲?”

  狄其野抬头看他,顾烈面色如常,也就是面无表情,可狄其野总觉得顾烈像是有些不悦,顾烈明明知道他对这件事是什么看法,现在问来,大约是想让自己给卓俊郎撑腰。

  于是狄其野拱手一礼:“陛下,臣以为,卓俊郎无错,这位杜大人,倒是居心叵测,妄图以惊悚之辞行诬告之举。”

  狄其野这话,让很多朝臣不大明白,尤其是楚顾家臣出身的大臣们。陛下对卓俊郎的偏袒是板上钉钉,定国侯顺上意也无可厚非,但直接说卓俊郎无错,这未免胆子也太大了?这不等于说,风族确实是被顾麟笙强行赶走的?陛下怎么能忍?

  他们正疑惑,却听顾烈开口了。

  “定国侯所言极是。”

  杜大人登时惨白了脸。

  顾烈看着众臣,缓缓说道:“祖父当时身为燕臣,他不奉暴君之命,就是逆臣,他奉暴君之名,就铸了大错。祖父放了风族一马,让他们逃去打云草原,算是补过。”

  “卓俊郎奉旨修史,如实记录,寡人怎么可效君之举,反过来责备他?”

  “言官有举事之责,这本无错。然而,若是认为卓俊郎修史修得不妥,直接指出便是,到底有没有心存反意,那是确实查明他修得不妥,自然有御史台接着查。”

  “他这么说,无非是想用惊悚之辞,借机生事,搅黑同僚的名声。其用心险恶,定国侯所言,一点都不错。”

  “此风绝不可涨。”

  顾烈看向抖得跟小鸡似的杜大人,命道:“去了他的官袍,别肖想怎么踩着同僚做官了。你先回乡,学学如何做人吧。”

  群臣跪地,心服口服道:“陛下圣明!”

  *

  卓俊郎逃过一劫,而且陛下的处理深得人心,群臣交口称赞,卓俊郎自然是更为忠心,顾烈琢磨着,该找机会将他调到地方历练了。

  十月初一过,天气是一天凉过一天。

  狄其野不怎么高兴,因为冷,顾烈挺高兴,因为不用他抱着,狄其野晚上睡着了,自己会往他怀里钻,乖得很。

  到月底,严家的行商队回来了。

  第113章稀奇古怪

  有了对杜大人的敲打在先,群臣都以为,陛下是要整治言官,不让他们多嘴。

  可接下来,顾烈又接连赏了四五位言之有物、举事有功的言官文臣。其中,不乏挑刺驳斥朝政的言论。

  这下子,群臣心里都清楚了,陛下不是不让说话,是不让乱说话,只要说得有理就行。

  于是朝野风气越发清明,尤其是入朝不久的新任官员,敢说话的多了,胡乱攀咬同僚的少了。

  顾烈是有心为之,效果颇令他满意,而且还带来一个意外之喜,那就是参定国侯的折子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