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3节(2 / 2)


  可怜他们这些当父亲和当兄长的,每日为他担心牵挂,曹彰那么刚猛一小子,眼睛都快哭肿了,还每天亲自带人在外头搜寻!

  曹操拿起曹冲的信细读,只觉儿子像是直接来到了自己面前,没完没了地叨叨个不停。

  这小子可真是了不得,在眼前让人觉得烦人得很,人不见了又叫人想得紧。

  多亏这次对他下手的人没想着取他性命,要不然这小子哪还能洋洋洒洒写这么一封家书!

  曹操把信看完了,又把它递给曹丕,让曹丕也看看。

  曹丕读过曹冲的信,心情复杂得很。

  以前他读到曹冲写的这些玩意,只觉着实乱七八糟,毫无文采可言,现在再读到这信,只想着以后就随他去吧,这小子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好歹还活蹦乱跳。

  曹操让人去把曹彰找过来,省得曹彰今晚继续哭鼻子。

  曹彰听人说有曹冲消息了,头发都没束好就跑了过来。等看到曹冲写的信,他直接就哭了出来:“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曹操见曹彰哭得情真意切,信中有些欣慰他们兄弟几个越发亲厚。他说道:“行了,这几日你们都没好好歇息,早些回去睡吧。”

  曹丕和曹彰知道曹操这几天也没休息好,齐齐起身走了。

  曹彰抹干净眼泪,对曹丕说道:“仓舒既喜欢那赵子龙,就让赵子龙继续跟着他好了。”

  曹丕看了他一眼,说道:“你再纵着他,下次他还会出事。”

  曹彰语塞。

  要是可以的话,真想直接把这个弟弟拴在裤腰带上,这样就不担心他被人害了去了。

  曹丕说道:“你别担心了,就那小子没事都能闹出事来的性情,说不准不用等父亲派人去接,刘玄德他们就主动把人送回来。”

  兄弟俩就着曹冲的事聊完,可算是睡了个好觉。

  第二天曹彰就去跟曹操自动请缨,说要亲自去江陵那边把曹冲接回来。

  曹操想着左右也是要派人去的,便允了曹彰的请求。他顿了顿,对曹彰说道:“带上那赵子龙。”

  曹彰犹豫道:“赵子龙对刘玄德忠心耿耿,让他去江陵会不会纵虎归山?”虽说对赵云有诸多不满,曹彰还是很认同赵云的身手,至少他自己根本打不过赵云!

  曹操说道:“他若借机回去刘玄德身边去了,正好让仓舒死心。”他对纵虎归山的说法不屑一顾,“既然我们能生擒他一次,就可以生擒他第二次,你莫要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

  他真要怕什么纵虎归山,当初也不会放关羽走了。

  曹彰说道:“父亲教训得是,孩儿一定勤练武艺,争取早日胜过他!”

  曹操哈哈一笑:“这才是我曹孟德的儿子。”他拍拍曹彰的肩膀,“去吧,去江陵把你弟弟接回来。要是他们敢不放人,你就让文远全力出击,直接把他们打到放人为止。”

  曹彰备受鼓舞,雄赳赳气昂昂地去找赵云。

  赵云自那日被扣押便没法探知外面的消息。

  曹彰过来时赵云正腰杆笔直地坐在那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曹彰瞧见赵云就不高兴。

  赵云有什么好,不就是比他能打一些,怎么就叫他弟弟这般喜欢,落入敌手都不忘跟父亲讨要!

  赵云知道曹彰对自己有敌意,也没有主动和曹彰说话,两人就这么僵持着。

  最终还是曹彰憋不住先开了口:“你知道仓舒被你们主公的人掳走了吗?”

  赵云一愣。

  曹彰见赵云并不知情,冷笑说道:“那日我们让父亲把你调离仓舒身边,仓舒生我们的气,就一个人出了城。”一提起这事,曹彰就后悔不已,“结果你们的人居然用个小女孩骗他靠近,悄没声息地把他掳了去!我找了整整三天,只找到他的马!”

  赵云沉默片刻,辩驳道:“主公不会做这样的事。”

  曹彰说道:“可仓舒现在就是落在你们主公手里。”

  赵云不说话了。

  “父亲让你与我一同去接仓舒回来。”曹彰看着赵云说道,“你要借机留在那边就留下吧,也省得仓舒老惦记着你。”

  第102章 【讨教一二】

  曹冲与周瑜白纸黑字签了契约,摇身一变成了朝廷使者,身边还跟着周瑜派来的人。

  他在孙刘联军大后方转悠起来就更肆无忌惮了,一大早起来用了早饭,便跟着人去看当地的造纸作坊。

  各地造纸工艺大同小异,曹冲在邺城亲自观摩过造纸工匠们对造纸术的改进,对整套技术了然于心。

  他到这边的造纸作坊观摩了一圈,很快确定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当地又有哪些植物适合作为造纸原料。

  造纸作坊里的气味着实不怎么好闻,曹冲进去呆了小半天,不乐意再去了,囫囵着把事情安排下去便让他们因地制宜地着手摸索的造纸新法。

  有些东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很多时候不过是缺个方向而已。

  现在曹冲把方向给指出来了,造纸工匠们当即如醍醐灌顶,一个个都露出恍然大悟状,自顾自地开始干起活来。

  对于曹冲给的指导,他们没有太多的怀疑,毕竟行家一开口就知有没有,曹冲要是胡编乱造,他们肯定第一个发行!

  倒是周瑜派来的人是个外行,趁着换班的机会去求见周瑜,与周瑜说起曹冲只是走了一圈、说了几句话就甩手不管的事。

  不是他们看不起曹冲,而是曹冲的表现着实太过随意也太过轻松。

  一想到周瑜应下的事,他们便觉得有些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