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第15节(1 / 2)





  江妈突然顿了一下,心想难道是她怕她打她,怕的抹了脖子?

  这丫头胆子不会这样小吧?

  江妈越想越觉得还真有可能,她从小就怕她怕的厉害,用他们这的土话讲,看到她吓的都能尿裤子。

  又想到她这些天跟她顶嘴的事,觉得读书这事对她就这么重要?只说不让她读书了,就整个人性格大变,现在连抹脖子的事都敢做了,又怕她真死了,白养到这么大。

  江妈缓了缓气道:“你跟她说,叫她乖乖跟月琴打工去,过年把钱给我一分不少的带回来。”

  “你一天到晚就知道打工打工,打工能有什么出息?还不都是在给人家挣钱?”江爸皱着眉头很不赞同:“你让柠柠把大学读出来,考个公务员,吃公家饭,以后也不知道有多吃香,和她两个哥哥也能互帮互助。”

  “就是不能当公务员,当个公办的老师,一辈子旱涝保收,也比打工强不知道多少倍。”江爸说:“你别一天到晚听人家撺掇,让孩子们去打工。”

  江妈气道:“就你晓得这些,我不懂!我不晓得女孩子当老师好吗?可家里三个人念书,高中学费全都要我们掏,明年两个大的又要上大学,还要备上松子结婚的钱,处处都要钱,哪样不要钱?”

  江妈放下手里的衣服:“你不能只顾着眼前吧?眼下她去上学是行,那后面呢?松子和江柏马上就要上大学,上完大学都二十好几了,马上就要结婚,结婚总要有房吧?你家里现在还住这么个破房子!”江妈在念道‘破’字时,脸上那嫌弃的表情都快溢出天际了,她指着自家那矮小陈旧的屋子:“你自己看看,哪家的姑娘愿意嫁过来?”

  江爸沉默了。

  江妈说:“你天天就晓得做好人,我来当恶人。”她表情十分厌烦:“她才十五岁,真想要念书,明年也才十六,怎么就不能念了?月琴那里工资这么高,一个月两百,一年就是两千四,有这两千多块钱,明年松子他们上大学,我们也那么紧巴巴的,又不是做多难的事,当个服务员,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这么轻松的活都不干,那跟我们到工地上搬砖去,让她搬一年砖,保证以后她呼呼的去!”

  前世江妈也是这个理由说服了江爸,让江妈在拖拽江柠上三轮车时,没拦着她。

  后来江柠也确实回来重新复读了。

  江爸不说话,江妈就知道他是同意了。

  江妈一边晾晒衣服一边说:“我是她亲娘,不是她后娘,她念了这么多年书,我对她也是仁至义尽了,等她两个哥哥上了大学,家里宽裕了,她自己也挣了钱,想去念书我难道会拦着她不让她念吗?”又说:“行了,别搞你这些破玩意儿了,你昨天不是说抓小龙虾卖吗?趁这两天多抓些小龙虾,等逢集的时候卖。”又说:“镇上要是卖不掉,你就拿到市里去看看!”

  江妈虽说不愿意养小龙虾,却不会跟钱过不去,这东西能卖钱,江妈自然就让江爸继续去卖。

  他们这里离他们本市很远,却与邻市很近,从他们这里过了渡口,骑车两个半小时就能到。

  他们这边的人如果有什么事,都不会去本市的市里,而是去邻市,就连后来买房子,都是买邻市的多。

  江妈说的市里,就是邻市。

  江爸原想做些螺肉酱的,闻言将田螺都养在盆里吐沙,拿了竹筐去捡龙虾。

  到时候柠柠在镇上卖,他就去市里卖。

  很快就到了逢集的日子,这两天江爸和江柠都攒了不少小龙虾,两人天蒙蒙亮就起来烧小龙虾。

  江爸烧,江柠就去摘黄瓜和青红椒,大蒜也拔了许多,到时候放小龙虾里当点缀。

  一锅烧不下,江爸还分了好几锅,江柠干脆就做了好几种口味,有蒜香的,有麻辣的,有香辣的,每种各装了一桶,又装了一盆配菜,然后又急匆匆的往船上赶。

  江柠去镇上要坐船,江爸去邻市却只需骑自行车就行了。

  听江爸说他要去邻市后,江柠跟大伯娘借了秤,骑上自行车:“爸,你去镇上卖吧,我去市里。”

  她想去市里买一些书刊,这些镇上是没有的。

  邻市对他们这里的人来说,就和他们的后花园没区别,去的人非常多,非常熟悉。

  江爸不放心她,“你还是去镇上吧,赶集的人多,去市里还得骑两个多小时的车,这车你不好骑。”

  江爸的自行车是二八大杠,车子又高又大,前面还有一条大杠,对江爸这也个高腿长的人来说,这样的二八大杠自行车,他骑刚好,可对于矮小瘦弱刚刚开始发育的江柠来说,就太大了。

  江爸说:“你骑上去我怕你脚都够不到车蹬。”

  确实够不到,江柠一言不发的下车去调整坐垫高度,江爸直接过去给她将高度调到最低,拍了拍坐垫:“还是高啊,你来骑骑看。”

  江柠都做好将腿从大杠下面的洞中穿过去,斜着骑的打算了,没想到坐垫调低后,她勉强能够到车蹬,又将两个木桶往自行车后座的两边捆绑,江爸见她倔强,也来给她帮忙。

  他实在不懂女儿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市里,要他说,去镇上多方便,下了船就到了,可他也发现了,小女儿的性子和小儿子的性子一样犟,养的三个孩子都是犟种。

  这也是江柠第一次骑车去邻市,以前回来都是开车,走的也不是这条路,这条路中间要穿过好多个村子,再通过好几个镇子,以前开车很快就能到的地方,骑车真的需要好久啊。

  路上遇到几个有集市的镇子时,她还下车买了塑料袋,顺便卖了一些龙虾,等休息够了后,她继续往市里踩。

  六点不到就出发,一直到八点多才到市里,她对邻市很熟,但对这个年代的邻市不熟,就问人民商场怎么走。

  即使是几十年后,人民商场也依然是邻市的市中心位置,十分繁华。

  江柠家离邻市虽不远,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方言,好在两地毗邻,婚姻互通的很多,邻市的话江柠虽不会说,但能听懂,她自己也说普通话,别人也能听懂,很快就在热心的大爷大妈的指挥下,来到了人民商场。

  果然不愧是市中心位置,来逛人民商场的人非常多,江柠就在商场外面的树荫下,找了个位置锁好车,打开两只大木桶叫卖起来。

  乡下龙虾多,市里却不常见,江柠又搞了个试吃活动,来人民商场逛的人一般都不缺钱,又多是小年轻,他们尝过后觉得好吃,也不好意思不买,都会买个一两斤,江柠又每份里面切一根黄瓜的黄瓜条和青红椒给他们拌上,原本一斤的龙虾能拌出一大碗来,买回家做菜喝酒都很体面,没多少时间,两木桶的小龙虾就卖完了。

  江柠卖完龙虾没急着回去,而是去报亭,买了《武侠》《知音》《故事汇》《青年文摘》《读者》等杂志刊物,有短篇的,也有可以连载长篇小说的杂志期刊。

  第17章 17

  江柠前世考上公务猿后, 工作清闲,闲暇之余便开始了创作,没想到写的第一部 作品就被编辑看中, 出版发表, 她也因此进入领导视线,在上面领导换届时, 被调入领导办公室,成为新任领导的秘书。

  之前她想去镇上找一找有没有这类旧杂志刊物,找到地址后,抄写下来,再寻着地址投稿。

  现在有钱后, 她便想多买几本,通过里面的作品, 找到合适刊物的写作风格,减少被退稿的风险。

  比如知音体的文章, 投往《青年文摘》,那必然是不行的,反之亦然。

  买好杂志刊物后,江柠又将她草帽的绳索紧紧系在下巴上,骑着二八大杠飞快离开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