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5章 闭门出题(2 / 2)


李东阳就此提了一些他的建议,比如重新衡量考题和录取标准、精简考试范围、提前通告举行武科乡试的行省,并令各级衙门宣导等等。

“他还建言,应准许各地卫所兵士应考,提振卫所尚武之风。”

秀兰点头附和:“那等明年就可以施行,现在就提前让各省宣导就是了。”

皇帝也跟着点头,点完了忽然说:“等王先生致仕,我就让李东阳入阁。”

秀兰一惊,这等大事,皇帝不过见了李东阳几面,就决定了?她瞪着眼睛看皇帝:“人家王大学士好好的做着大学士,几时说要致仕了?”

“快了快了。”皇帝伸手去扯秀兰的衣裳,“天不早了,睡吧。”

~~~~~~~~~~~

不知不觉又过了半个月,眼看快过年了,皇帝还没有回西苑去的意思,秀兰忍不住问他,他却说在这里热闹,今年不回西苑过年了。

秀兰无语,看来这位又开始皮厚了,完全不在乎那些劝谏的奏疏。不过也许是体恤这一年的艰难,在辛亥年的最后半个月,朝中难得平静了下来。

连无事生非的鞑靼小王子都在康平郡王的炮火轰击中回老家去了,皇帝这里更没什么可忧虑的了,他叫人寻了木匠来,给他儿子设计了一个木马,没事就让阿鲤骑在上面玩。

秀兰看皇帝把她看孩子的活给抢了,就开始动脑子,想帮一帮皇帝。她带着人去翻皇帝的书架,把所有跟武科乡试所考科目相关的书都找了出来,然后照着书出题。

她虽然到了古代近二十年,可最初受的教育还是现代教育,想事情的思路也还是以前的思路,出题的时候就按着以前考试的题型出了。

什么填空、选择、问答、论述、判断都有,理解就不必了,又不是考语文或外语。她不懂画画,所以也没有出图画题,饶是这样还是忙活了十来天,直到腊月二十七那天,才出够了她第一步想出的题目数。

当皇帝拿到那厚厚的一沓题目时颇有些目瞪口呆:“你在书房里来来去去,就是忙这些?”

“嗯,你瞧瞧,我出的题如何?你会不会做?”秀兰笑眯眯的在旁看着皇帝惊讶的表情,觉得很有成就感。

皇帝低下头来,面前第一张纸最右写着四个大字:“兵法考題”。侧面写着:“壹選擇題請在三個備選中選擇正確的一個”。

再后面则是第一道题:《孙子兵法》有云:故_________,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甲知战之地乙知将之勇 丙知兵之将

“这,也太过容易了吧?”皇帝抬头问秀兰。

秀兰一点也不受打击,还是笑眯眯的说:“前面的容易,后面的难。我做这些就是想给你看看,其实考试也可以用这种方式,不一定就非要从四书五经里出一个句子,让人咬笔杆子写文章。再说你不是也赞同我的想法,武举不可能一下就取出全才来吗?”

“其实我还有个想法,一直没和你说,怕你又说我异想天开。”

皇帝手上翻着考题,嘴里答道:“你还有什么不敢说的?我何曾怪过你了?”

秀兰也没卖关子,就说道:“我是想到文科会试后,取中的进士还可入翰林院做庶吉士继续修习,那武科为何不能也这般?文有翰林院,武也可以设个学馆啊!先选出来武艺出众、弓马娴熟的,再到这个专门的学馆里学兵法布阵,乃至天文地理、火药战车,都是可以过后继续学习的嘛。”

说白了,就是建个国家的军事学院,先选出武力值高的,再给他们培训一些文化课,以便他们能更好的上阵杀敌。

皇帝先前一直没抬头,等秀兰说完了,才慢慢抬眼,意味深长的看着她不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按古文的排列方法,想出题还是挺难的,起码留空的时候,就会让人很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