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古代长兄日常第99节(1 / 2)





  他们一次聚会时,听得沈东篱赞不绝口, 一时心里好奇这才提出想要看看, 结果沈东篱还不肯说, 硬是推三阻四, 他们都拿了一方砚台跟沈东篱换, 他这才肯说的。

  同时也勾起这两人巨大的好奇心, 没想到到了地点, 看着普通的村落,竟然如此简单,让人大失所望。

  但是秉持着国人的优良传统,来都来了,他们还是准备先进去看看再说。

  马车停在村口后,他们正打算往里走,突然斜刺里走出一个少年来,带着微笑说:“两位是来参观花田的吧?”

  “是啊。”两人带着惊奇回来。

  “那您走这边,顺着指路标走,村里提前安排好了宴会地点,走到头就能瞧见了。”少年伸手一指,两中年人就看到了,还真的有个指路标。每隔一小段路,就有一个箭头模样的木牌指明方向,而且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备注,由此前往花田。

  想的还挺仔细。

  两人顺着指示牌慢慢走了,引路的少年一边走一边简单的介绍着花田的特色,说的口齿清晰,语句通顺。中年人难得看到这样口齿伶俐的少年,不由得想多聊两句,聊着聊着,就能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花田,铺天盖地的蔓延开来。

  中年人停下脚步,被面前的样子震撼了,真美!竟然分不清人在画中,还是画入人间。

  “这里去年还是一片荒地,今年就变成了一片花海,都是我小叔叔的功劳。”少年语带自豪的说。

  但两人已经顾不上少年说了什么,已经沉浸在如斯美景中,恨不得自己多长了两个眼睛,能够把美景统统都收入眼中。

  等他们看够了,少年这才继续领路,让他们来到一块出于花田中心的凉亭里,凉亭就是简单用竹片搭建而成的,看来颇有野趣。

  凉亭旁边还有两三个凉亭,连绵成一片,就算一口气来了三四十个人也能坐下。但凉亭并不是最出奇的地方,出奇的反而是上面挂了一副对联,写的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佳句啊!”中年人反复念叨着这十个字,字字珠玑,念后齿颊留香。

  两人坐在凉亭里,立刻就有人捧上煎的焦香的大麦茶,跟他们喝的茶更加清淡,但也解渴。

  少年又告诉他们旁边的水桶一拧可以出水净面净手,然后微微点头告辞,又重新回到村口。

  坐在凉亭里,他们二人才发现在这个角度观赏风景,是最好的,恍惚有种身在花海的错觉。

  加上周围的气息,就像泡在花的海洋里。

  两刻钟后,沈东篱终于到了,一来就拱手说自己来迟了。

  “倒也不迟,我还要感谢沈兄推荐的好地方啊!”中年男人说着,“这么美的地方,我能待上三天三夜!”

  沈东篱随口打趣说:“那梁兄可要被蚊虫咬的嗷嗷叫,这可是野外啊!”说着他咦了一声。他们也聊了一会儿,好像没感觉到蚊虫?天气炎热,蚊虫最是恼人,赶又赶不走,老是在耳边嗡嗡叫。

  他们四处寻找,这才发现凉亭的地面摆着一个鸟笼样的东西,里面有一股白烟慢慢的飘来,气息清淡,带着淡淡的薄荷味道,他们是一点蚊虫的声音都没听到。

  沈东篱蹲下一看,原来里面点着驱蚊香,一直在燃烧。

  梁大公子跟范三公子也跟着瞧,没想到乡下地方也有不错的东西嘛。

  站起来后,沈东篱眼尖的发现,旁边凉亭桌子特别宽大,还放着白纸,他一想就明白那是干什么的,又引着两人去旁边,看他们想不想画画。

  面对如斯美景,现代人就能掏出手机啪啪啪九宫格发朋友圈,古代人当人也想刷刷刷画下来。

  梁大技痒难耐,当然要动笔画画,他们一心想着画画就忘了别的,连后面来了多少人也没注意。

  不大一会儿功夫,沈东篱请的客人都到齐了,一共七八人,统统围坐在凉亭里,开始欣赏美景或者干点别的,村里条件简陋,但是布置人巧妙的用其他方面弥补上去,显得简约而不简单,平凡却不平庸。

  这也让沈东篱大大的长脸,毕竟是他推荐的地方嘛!

  沈东篱心里得意,面上还是一副不咸不淡的样子,他知道他的这些朋友,平时颇有几分倔驴脾气,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要是直白的推荐他们肯定不感兴趣,藏着掖着说不定更来劲。

  现在看,果然如此吧!

  等他们在凉亭里待够了,临近中午,就有人过来问是不是需要用餐,沈东篱点头后,就有人端着餐盘,上面还盖着盖子,一排排的送了上来。

  送来的菜色如果非要跟大酒楼大餐馆比,那肯定是比不过,但跟之前说的一样,胜在一个山野意趣和新鲜,以及每一道菜还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吃到嘴里也觉得风趣典雅。

  等到吃完,再有人把东西一收拾干净,又有人引着他们去凉亭旁边,那里用围布搭起一个简单的帐篷,如果想要午睡,可以伴随着阳光和鲜花的味道入眠,即使梦中也有这个味道。

  沈东篱没受得了这个诱惑,躺了半个时辰,舒服的只叹气,醒来后或者继续观赏花田,或者花花都随他们,可以随意打发辰光。

  等到傍晚,他们就要伴着晚霞和落日,先去县城里住一晚,第二天再离开长兴县,包袱里还带着蜂蜜作为赠礼。

  他们嫌弃住宿条件不好想走,沈东篱可不嫌弃,他今天在朋友面前大大的长脸,都在夸他的眼光好,既然这样他总要去谢一谢东道主的安排。

  沈东篱赶到林屿家外面时,林屿正在跟几个侄子说话,夸奖他们今天的表现。宴会上缺了几个引导的侍童,胆大又要心细,找来找去,也就是三叔家的几个侄子狗蛋牛蛋和金蛋合适。

  林屿教了一天,让他们背了一套词,保证客人问什么问题都能答上,这才算培训完毕。三个蛋都很聪明,平时还帮着家里看过店铺,论起胆子来也是有的。

  “来,这是你们今天的工钱,一个人二十文,工作了两天就是四十文,自己收好喔!”

  狗蛋拎着铜板就往怀里塞,笑嘻嘻的:“小叔叔下次有这种好事,你还找我啊!”

  “那肯定还找你们。”林屿说,好容易培训出来的,再次肯定不换。

  把三个孩子送走后,林屿才发现沈东篱还站在院子里等着,不由得吃惊的出去迎接,“您怎么在外面站着?是还有什么事情没交代清楚吗?”

  “我当然是过来道谢的,没有你今天的精心安排,哪有我今天出风头呢?”

  “先生还谢我呢,我该谢谢先生才是。”林屿摇头,别看今天花费了许多精力和银子,但是后续的好处更多,沈先生的文人朋友只要肯稍微提上两句,带来的名气和流量,稍微变现也就足够使用了,尤其是上层流行什么东西,下层往往会跟着效仿。

  不过林屿有点可惜,修一栋院子需要的时间很久,现在来客也不多,如果形成了规模,再建一栋民宿,还能留下更多的客人。

  “我们两再这么互相道谢下去,天都要黑了。”沈东篱没忍住笑,“总之我记在心里。”

  因为时辰不早了,沈东篱就留下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早上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