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话 隐馆厄介,被采访(1 / 2)



1听完今日子小姐的演讲后又过了一个月,我依旧是求职中的待业青年。才刚领教过名侦探全方位的工作表现,真是太丢脸了。



姑且不论是否具有智慧,但我真的好想什么都会。



话虽如此,但是为了我的名誉,请容我解释一下(虽然我本来就没什么名誉可言,但暂且不提这点)——这一个月以来,我当然也不是一直没有工作,还是有些动作的。



听完演讲之后没多久,我被录取为某家信用合作社的行政人员——可惜方才意气风发地被录用,没两下就又气息奄奄地被炒鱿鱼了。



直到现在。



我想不用我再举例了,被炒鱿鱼的原因又是我根本没干过的坏事——简直是了无新意。不,在踏进信用合作社这种管理钱财的职场当下,不祥的预感就已经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不过我可没有选择工作的自由,光是有人愿意雇用我,就应该要谢天谢地了——我是讲真的。遗憾的是,该说是果然还是竟然呢,尚在新训的阶段,盗用公款的不白之冤就从天而降。



幸好,不,是不幸中的大幸——对我而言,要应付这种状况已经是得心应手,非常非常得心应手,甚至可以平心静气地认为「没什么,不就是常有的事嘛」。身为冤罪界的英雄,面对被怒气冲昏脑袋、朝我破口大骂的主管宣告「请让我找侦探来」之后,便从储存在手机的侦探名单里找出足以胜任的「名侦探」,打了通电话给对方。



不是打给今日子小姐。



因为再怎么想,那都不是可以在一天内解决的问题,加上我也实在不认为把平素就以「金钱的奴隶」自居的她,叫来信用合作社这种货币密集之处是个恰当的主意——根本是不当到极点。于是,我委托了专门处理与银行有关的案子,俗称「借贷侦探」的梦藤先生来解围。



他是个优秀的侦探,也因此,所费不赀。



价码大概是今日子小姐的三倍,可是被安上的罪名既是盗用公款,我只想赶快摆脱如此屈辱的冤枉——这也是不得已的支出。



事情已经结束了,所以我只说结论……不枉其高人一等的费用,借贷侦探确实洗刷了我的冤屈,但是由于罪证确凿的窃贼居然是在公司里被视为偶像的行员,反而使得我的处境更加艰难。我后来受到的压力,居然比被当成嫌犯时还要大(诚如各位所知,人的感情十分复杂)——到头来,我只好主动辞职。



基于个人生涯规划。



由于等同封口费的资遗费也是直接左手进、右手出地给了借贷侦探,我这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的「职场体验」就在损益两平的情况下告一段落——该说真不愧是借贷侦探吗。



有进就有出,真是漂亮的损益平衡表。



因此,如果要为这一个月做个总结,无非是「一度提起干劲为了工作成天忙碌不已,结果却跟每天在家睡觉没两样」——真不知该怎么形容这种郁闷的心情。



不过,严格说来,并非损益两平。



这一个月我也得过日子,所以想当然耳,会产生生活费。



这部分是负的。



光是活着就是负的,这是什么人生啊。



既然如此,或许去死一死还比较有效率。



这种损益平衡表谁受得了。



会变得悲观也无可奈何,没有收入的时候只能虚耗存款坐吃山空,在精神上是很大的压力——也正是因为处在这么忧郁的时刻,我才会答应接受那个从天而降的「采访」邀约。



2



即使本人已经忘记,但想到身为忘却侦探的今日子小姐那些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丰功伟业,会有人邀请她去演讲也没什么好值得惊讶的(虽然我还是大吃一惊)。



然而,居然有人要采访既不是名侦探,也没有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丰功伟业,说起来根本什么都不是的我——听到时与其说是惊讶,不如说是惊慌失措——原本以为是不是把我和什么人搞错了,但是除了我以外,实在想不出来还有哪个身高超过一百九十公分,又名叫隐馆厄介的男人。



该不会是记者查出我是忘却侦探的常客,要问我关于忘却侦探的事……没想到也并非如此(确认过好几次,对方都回应并非如此),一再说明是以我个人为主的采访。



以我为主轴进行访谈也太莫名其妙了,令我整个人陷入混乱,但在仔细问过之后,对方的采访目的倒是清楚明白——因为我是今日子小姐的常客这个猜想,虽不中亦不远矣。



只不过严格说来,要采访的是忘却侦探等各路名侦探的「常客」隐馆厄介——这样。



说得明确些,对方要访问的并非是时常身为「委托人」的隐馆厄介,而是时常身为「冤罪被害人」的隐馆厄介。



冤罪界的英雄——隐馆厄介。



啊哈,原来如此,原来是打算把不断蒙受不白之冤的厄介同学可悲的前半生整理成一篇可笑的报导啊——我起初没把这个邀请视为「常有的事」而当作是「常见的那个」,进一步询问之后,发现要采访我的媒体,是目前以网路为主展开的时评报导新兴媒体,至于特辑主题「冤狱为何发生?又该如何防范?」更是正经到使我跌破眼镜,甚至心生胆怯的社会观察专题。



新闻网站名还是《一步一脚印》——可笑的「可」字都不知要写哪里。



一点都不可笑。



说老实话,若是在平时我应该会马上拒绝这个采访邀约,但是有两个理由让我难以拒绝。



一是在中间穿针引线的中介人是我的朋友绀藤先生。二是如前所述,最近一个月的收支呈现赤字,要是接受采访能收到酬劳的话,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值得庆幸的事了。



不夸张,我是真的徘徊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是死活问题。



当然,也因为才刚被炒鱿鱼,心情上的确想找人说说话。



硬要说的话,或许是因为今日子小姐演讲时提到的「回馈社会」这句话还留在我的脑海——即使已经不存在于今日子小姐的脑海里。倘若像是我这种微不足道之人所说的微不足道之经验谈,也或多或少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能做为人们的心灵救赎的话,偶一为之也不错。



虽然我没有足以畅谈社会正义的道德观,但是偶尔能为别人出一点力也不错。



就算没有今日子小姐背负的那种反复无常的命运,如果让世人知道我一路背过来的这些黑锅能起什么作用的话……



如此这般,在保证匿名的条件下,我接受了《一步一脚印》的采访——当时并未深思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



真是的……说到底,人果然不该做不适合自己的事。



3



「初次见面,我是围井都市子。」



采访当天,记者准时出现在约好的咖啡厅,看她这么向我寒暄问候,让我却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以前在哪里见过她。



不过她又不是忘却侦探,既然都说了「初次见面」,肯定就是初次见面——嗯?忘却侦探?



我想起来了。



没错,我在今日子小姐的演讲会场上见过这个人——围井小姐。



不,正确说来并未见过,我是只看过她的背影。



只看过她的一头秀发。



在演讲后半段的问答时间,最后一个提出问题的人,就是围井小姐——当时我并没有看到她的脸,但她那头乌黑的长发,总之是令我印象深刻。



因为是——帅气的发型。



当然,我不敢确定。



因为只是从后方座位惊鸿一瞥,而且是一个月前的记忆,再加上穿着打扮都跟当天不同——那天的「她」打扮得很休闲,今天的她则是从头到脚都像是个记者,模样十分干练。



只是——



「因为我才刚入行,可能会有很多礼数不周的地方,请您多多包涵,隐馆先生。」



她说话口齿清晰。听声音,感觉应该就是和那时的发问者是同一人——尽管如此。



「初次见面,我才得请你多多指教。」



我还是这样回答。



毕竟这时就算口出「不对,我们以前在哪里见过,我就是那个时候的那个人啊!」我也不觉得能聊得起来——相反地,可能还会惹对方不高兴。既然我也没把握,当时也没说过话,看来对方完全不记得,那么这时用「初次见面」来寒暄,应该就是最佳解答。



然而,万一当时发问的女性真的是围井小姐,她参加那场演讲会时,也是以记者身份出席的吗?



说不定身为记者的她,真正目标还是今日子小姐,只是想透过我这个常客旁敲侧击切入忘却侦探的内心世界——这种动机不纯正的揣测再度在我心里抬头,不过,大概没那回事吧。



就当那天的穿着是为了配合当时场内气氛的伪装,假使她是为了工作去听今日子小姐的演讲,那时提出的问题,应该会更聚焦于今日子小姐真实的一面吧——虽然轮不到活像是个追星族般、问什么穿搭的我来说三道四,但拿出自己爱情烦恼来咨询的围井小姐,想必不是去那里工作的。



那是她的私人行程吧。



既是私人行程,也是个人隐私。



这样的话,最好还是不要提起那件事——眼见围井小姐一本正经,针对严肃的主题,准备好好扮演采访者的角色,我实在不想随便扰乱她的士气。



要是被她知道我当天在场,听到她的爱情烦恼——而且内容还是「男人换来换去都失败」的爱情烦恼——我实在不认为她能完全不为所动,继续以泰然自若的态度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面对采访者,我应该贯彻演好受访者的角色。



「嗯?您怎么了?」



「啊,不,我太紧张了。因为我很少有机会接受这样的采访。」



察觉有异的围井小姐面露不解,我只得找了个借口蒙混过去,再点杯饮料——不知她是否能接受这样的答案。



「这样啊,我也很紧张。」



围井小姐一边说,一边把录音笔放在桌上,打开笔记型电脑,手脚十分俐落地进行采访的准备工作。



感觉真是位能干的女性。



如果是以前,会被叫做帅气女人〈HANDSOME WOMAN〉——不,如此老掉牙的称呼,就连记忆无法积累的今日子小姐也不会这么叫才是。



固然和今日子小姐是不同类型,对工作的态度则令我很有好感。



虽说经验不多,我过去也历经了很多事,接受采访也并不是头一遭。由于总是被戴着有色眼镜加以询问,结束访谈时从未感到心情愉快——所以我说紧张也不是在骗人的——看样子,今天似乎不用担心。



只要我别说些多余的话……



「隐馆先生过去被卷入过许多冤案,首先想请教您本人对这种情况有什么想法?」



当两人份的饮料送上来,围井小姐立刻切入正题——她放了两只录音笔在桌上,分别用来录自己的声音和我的声音——是因为这么做,之后听打时会比较方便吗?要领之好,媲美今日子小姐。



她把笔电摆在面前,似乎打算像速记那样即时记录重点,一字一句都不想错过的态度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使得我现在已经不只是紧张,甚至感到怯场。



很抱歉,但我实在说不出值得她这么全神贯注的话——或许我的确累积了不少常人碰不到的经验,只是若问我从中学习到什么,还真的没有。



因为我每次都手足无措。



手忙脚乱,惊慌失措。



既学不会,也学不乖,只是重复着同样公式……啊,就来谈谈这个吧?



类型。



「过去我所经历的冤案,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没有任何理由及根据,只因成见或偏见而遭到怀疑的类型。第二种是从证据及状况,认定犯人只有我的类型。第三种,是真凶故意陷我入罪的类型——说到冤案,大家可能会认为多半是第二种『被怀疑也没办法』和第三种『被设计而遭受怀疑』的情况,但其实绝大部分都是第一种类型。」



「也就是……『没有正当的理由或根据就遭到怀疑』的情况吗?」



围井小姐附和得正是时候,我顺着回道「没错,就是那样」还点了头——也不禁觉得自己这样讲解,很像今日子小姐解谜时的场景。



看来我也不是什么都没学到。



当然我可没有「如果围井小姐是今日子小姐的粉丝,她应该更容易明白我想说什么」这类的盘算。



「所以你问我『有什么想法』……老实说,我只觉得『莫名其妙』。我完全不懂大家为什么要怀疑我,光是这样就让我举止慌乱、不知所措,而那使得我看来更加形迹可疑,更是令人起疑。」



我想起任职信用合作社时被怀疑盗用公款的事——分明什么证据也没有,就立刻怀疑钱是我偷的,但是轮到窃贼,那个被大家当成偶像的行员,同样也没有任何根据,连不在场证明也没有问过,就获得众人全面的信任。



这还不打紧,即使在借贷侦探梦藤先生揭穿真相后,还有人顽固不移地坚信「那个人才不会做这种事」。



「当这种事一再重复,被怀疑到『习惯成自然』——结果造成只有洗刷冤屈、摆脱嫌疑的技能无人能及,还真是本末倒置。」



雇用侦探,摆脱不必要的嫌疑,固然是优异的防卫策略,然而一旦变成收支两平——严格说来是出现赤字——就得说实在没什么意义。



至少没有生产性。



总之几乎每次都落得回家吃自己的下场——原本应该采取「尽量不要被怀疑」的对策才是——但为时已晚。



「也就是所谓的……『李下不整冠』吗?」



围井小姐说道。



「这样听起来,你好像认为原因出在被怀疑的人身上?」



「不是的,呃,对自己没自信的时候或许会这么想,但我基本上不认为是自己的错——正因为不这么想,才更难受就是了。」



不认罪的话,会被认为没有在反省——一旦道歉了,又会被认为在说谎。问题是,我本来就不用认罪,也没有在说谎。受到怀疑时,我根本就找不到事由来忏悔「早知道」。



没什么原因。故原因不明。



顶多只能诅咒命运的蛮横无理,但是里头往往又穿插着人为的意图,所以也不能全部推到上帝头上。看到我的遭遇,应该连上帝也会说「才不是我的错」吧。



「硬要说的话,『以前曾经被无缘无故地怀疑过』这项事实,似乎就足以使人对我更起疑心。」



「因为曾被怀疑,所以才被怀疑——吗?」



诧异爬上围井小姐知性的脸庞——莫非是心想这也太惨了吗。



是呀,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惨到无可救药。



可是,这也是现实。



人生路上,有时候即使没整冠,只是走过李下也会被怀疑——当这种事一再重复,就成了理所当然,遇到也没什么感觉。会觉得这是「常有的事」,我觉得还算是好的。



类型化。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如此不要走在李下就好了,可是如果不知道其他的路,就只能走在那条路上——开拓不同的类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修路可是个大工程。



「就像一旦有了前科,就容易被列进嫌犯名单——那样的感觉吧。即使实际上,当事人根本没有前科。」



与其说是附和我的说法,更像是她的独白。



或许并非是身为采访者,而是她身为新闻工作者的有感而发。



「接受社会的制裁,有了前科的人,之后由于很难找到正常的工作,逼不得已只好再犯——也会发生这种恶性循环。」



「……这也跟『以前被诈骗过』的诈欺被害人,往往又很容易因此成为骗子的目标的状况类似。」



我本身不曾遭到诈骗(但曾被怀疑过是诈骗分子),听那些被骗过很多次的人说起他们的体验,我也曾有过「第一次也就算了,为何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骗呢?」之类的疑问。



这么说来,会有人认为「被骗那么多次,问题该不会是出在被骗的人身上吧?」也不奇怪——可是在绝大多数的诈骗案例之中,不但被害人身上找不到什么问题,加害人的手法也不见得特别高明。



必定是因为被害人——还有加害人,都陷入了某种类型化的公式里。



不是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而是因为有过二,才会无三不成礼。



「被害人之所以一直是被害人的循环自不待言,也有被害人成为加害人这种令人不想面对的循环——而且,其实这种事很容易发生。」



「是啊。」



我点点头,表达对围井小姐意见的赞同。



名侦探坐镇的推理小说里描写的凶手,也常会在最后一幕吐露悲惨的动机——声泪俱下地诉说凶手其实也是被害人。可能是因为作者与读者都下意识地认为「动手杀人一定要有能与其严重性匹敌的理由」吧。



但与其说是痛快的复仇剧,这种转换被害人成为加害人的戏码只是种悲剧的结构,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不是我说,根本称不上痛快,只会留下痛楚,甚至是不快感。一想到现实社会同样一再重演着同样的悲剧,甚至已经超越悲剧的范畴,应该要说是喜剧了。



「就某个角度来说,虽然我因为自己一直受怀疑被误会,甚至总是以被害人自居,但同时也感到不安,深怕自己什么时候会变成加害人。」



「……既然都要被冤枉,干脆真的干一票,是这种思维吗?」



「我倒没想过这么疯狂的事……不过,不分青红皂白就怀疑我的人们通常都不是坏人——反而多是善良老百姓。正因为善良,才会急着纠举犯人和坏人的不是,基于一股义愤填膺想把我绞首示众——」



于法而言,明明没有证据,还误会某人是犯人,根本是不折不扣的犯罪行为。



既然是犯罪行为,就不能说他或她们纯粹只是善良——只是,这些人绝不是出于恶意地攻击我,至少不单是出于恶意——还出于道德观及正义感。



「——因此,我也担心自己可能正不知不觉地做着同样的事。对报导及新闻囫囵吞枣,没有理由,也没有根据地认定谁是某件事的犯人。」



「在我这以报导为业的人听来,还真是逆耳之言呢。」



围井小姐的唇畔浮现一抹笑意。



「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犯那种错误,所以本次才会想制作这样的专题,但的确,由于近年新闻媒体的竞争实在太过于激烈,进而产生许多的冤罪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的回答似乎被她以为是在讽刺什么——但如果只将这种现象单纯视为犯罪报导的一体两面,反倒可能会完全忽略了本质。



不只是以报导为业的人,大家都做着同样的事。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司,大家都做着同样的事。真要说的话「找犯人」和「猜犯人」根本不是什么两面,只是人类真实的一面。



当然,虽说影响力有大有小——现在这个时代,即使是个人也能向全世界发表意见及偏见。



不,推给时代也很奇怪。